姚軍連
一、有助于激發學習積極性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教學在方法選擇上存在形式單一,方法簡單,手段枯燥,主要是由教師講解、示范,體育技術動作講究力與美的結合,而體育教師受身體條件、業務水平、場地器材等等方面的限制,從而大大地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效果,使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心理反應,抑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國教育學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信息資源應用于體育教學,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畫面、靈活多變的動畫及動聽的音樂效果,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這對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極大的價值,它提供的許多可能性往往是我們普通教學手段所難以企及的。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帶學生進入愉快的教學中,使學生對體育感到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中。在課的設計編排中,我們應始終注意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進一步加強了“學教并重”思想
目前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采用的教學結構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結構。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90年代以前的教學結構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結構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便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并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嚴重弊病則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信息化體育教學將“以學為主”和“以教為主”這兩種教學設計理論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的“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
三、促進了學習“交互性”
堅持交互性原則,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培養,這也是體育教學的核心要求。由于多媒體、網絡的自身特性,互動式體育教學中作為教學活動兩極的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系必然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趨勢就是教師可能從以前教學的主導地位部分地向輔助、支持地位轉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將更為平等與民主;學生也將更多作為主動的行為者出現在學習領域,并且張揚他們的個性。所以,教師要確立互動的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營造體育課堂教學的和諧氣氛,讓每個學生都能產生表現自己的欲望;創設實現自我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四、保證學習“適度性”
堅持“適度性”原則,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媒體參與使課堂教學從教師、學生、教材三要素發展為教師、學生、教材、媒體四要素,拓寬了教與學的視野,充實了教與學的內容,增加了教與學的信息渠道。在媒體的運用中要牢固樹立媒體的“工具意識”,科學合理地使用。一方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媒體參與的必要性。利用多媒體信息集成技術,可以創設和展示豐富多彩的而有意義的情境;利用大容量存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利用圖形化交互界面技術,可以創建出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利用信息組織結構的超鏈接技術,可以建造符合人類聯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組織結構。正是多媒體技術的這些優點使互動教學成為可能,也正是這些技術的存在和使用要求我們必須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互動式教學。另一方面,要把握媒體參與的合理性。多媒體、網絡都是人的創造物,是我們用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不是為了應用而應用,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充分發展他們的潛能。因此,是否依據學生的發展的規律與特點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是衡量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是否有效的標準,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具體來說,就是媒體內容的選擇要和教學內容、目標相匹配;媒體呈現的時間要得當,以達到最佳的效果,防止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