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飛
摘要:本課題在闡述高校輔導員管理中面臨的主要挑戰的基礎上,立足于雙因素理論,提出了高校輔導員管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促進高校輔導員管理水平的提升,為大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雙因素理論;高校輔導員;管理;應用
雙因素理論指出人行為動機的激勵,主要有保健因素、激勵因素。現階段我國高校輔導員工作實施中存在重要問題,無法滿足當前高校高質量發展提出的諸多要求,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我國高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因此,有必要基于雙因素理論,分析高校輔導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通過雙因素理論,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為高校發展夯實基礎。
1.高校輔導員管理中面臨的諸多挑戰分析
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為大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參與者,其個人行為及工作能力與大學生息息相關。因此,有必要注重高校輔導員服務管理工作,規范輔導員行為,促使其為大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然而實際情況是當前高校輔導員服務管理中面臨主要問題,亟需解決。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1部分輔導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高校在輔導員安排上,注重教學能力強。對于輔導員錄用而言,則是簡簡單單查看學歷是否達到了要求,并不要求其個人實踐能力,致使輔導員雖有著活躍的思想,但是個人業務素質缺乏,從而使得實際工作中,無法深入分析原因,與學生管理工作要求有著一定的差距[1]。
1.2缺乏輔導員職業前景
輔導員數量的不斷增多,造成其之間的競爭不斷激烈,基于此背景,大部分輔導員對個人發展不抱有希望。同時高校輔導員培養缺乏長效機制,通常是市場需求量大,但是培養力度小,沒有形成激勵機制,促使大部分輔導員在實踐工作中無法尋找到存在感,長此以往,會對自身職業產生倦怠,責任感等自然會逐漸流失,最終影響到管理效果[2]。
1.3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亟需完善
職業技術渠道中,并沒有輔導員這一類型,也就是說輔導員這一工作崗位,在入職之后,將沒有任何晉升的機會。一項工作一旦失去了晉升機會,相當于丟失了成就感,自然會影響到管理工作成效。
1.3缺乏情感關心,凝聚力有待提高
高校管理工作的分派,通常由高校各級領導直接分派,整個過程中,輔導員作為一線管理工作者,各級領導在安排工作時,并沒有進行有效交流,忽視了輔導員情感關懷。基于這一情況,輔導員長期工作雖表現優異,但無法得到領導的認可。長此以往,輔導員自身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自然會影響到凝聚力的提高。
2.基于雙因素理論,高校輔導員管理有效措施分析
2.1保健因素的應用
首先,高校需提供優厚的福利給輔導員,真正意義上提高輔導員生活水平,完善保障制度。高校各級領導需要從生活入手,切實解決輔導員生活當中的一些問題。因此,可以在政策與福利方面,給予一定的幫助,或者是適當傾斜,突出高校對輔導員的重視度。同時建立專門的輔導員薪酬體系,促使輔導員收入水平與其他崗位教師的收入水平相當,通過這種方式,讓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對待[3]。另外,高校需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形勢,設立專職輔導員工資補貼或者是福利,最大限度減少正式編制教師與輔導員工資薪酬方面的差距,促使輔導員在付出勞動之后,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
其次,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高校需為輔導員創造一個硬條件與制度雙重環境,同時注重和諧人際氛圍的營造。另外,高校各級領導需要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與輔導員進行多次交流,及時掌握輔導員心理狀況,一旦發現問題,需要高校領導引起高度重視,并結合實際問題,采取針對性較強的措施,幫助輔導員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由此構建一個和諧的上下級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需引導輔導員之間進行思想交流,促使輔導員在和諧的人文環境下,不斷提升自身工作積極性與奉獻精神,由此真正意義上提高工作效率,保證高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最后建立完善、公平、合理的輔導員工作評價機制。高校需建立合理的工作績效評價機制,促使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夠不斷找到成就感。績效評價標準的制定(如圖1),需要結合輔導員的具體工作內容與任務。考核工作完成之后,為了發揮考核作用,需對一些表現優越的進行獎勵,對于表現消極、怠慢的人,需要給予一定的懲罰,由此從制度上保障輔導員工作積極性。
2.2激勵因素的應用
首先,加大培養力度。高校理應建立輔導員長效培訓機制,引導輔導員將個人精神需求與組織目標的實現融合起來。結合輔導員具體工作內容,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技能、能力訓練,促使其個人能力滿足輔導員工作需求。另外,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輔導員流動機制,根據輔導員日常工作表現、個人特點以及專長,不斷調整輔導員工作崗位,促使其在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出潛在的價值,為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創造有力條件。
其次,滿足輔導員情感需求。情感激勵相比其他物質的激勵,具有著獨特的優勢。現實生活中,認可與贊賞方式,是對輔導員工作質量的高度肯定。另外,高校各級領導需注重輔導員的溝通,及時掌握輔導員真實需求,并幫助輔導員滿足個人需求,由此激勵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提高。
最后,豐富輔導員工作內涵與提高工作難度。高校各級領導人需分配一些具有難度的管理工作,讓輔導員獨立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輔導員在承擔工作任務之后,需得到領導授權,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另外,不斷豐富工作內容,提高工作難度,讓輔導員在工作中時刻保持積極的工作熱情,促使其在輔導員工作崗位上發揮出自身價值。
3.結語
高校輔導員作為加強與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隊伍建設與發展,直接關系到高校教育的發展。因此,基于雙因素理論,從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兩個角度入手,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輔導員隊伍,推動輔導員工作提質升級和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為高校思政工作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德.雙因素理論在高校輔導員管理中的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8):24-28.
[2]甘霖,鄭玉梅.基于雙因素理論的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滿意度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8(02):37-41-94.
[3]葉少寶.高校輔導員助理工作有效性探討——基于雙因素理論視角[J].黑河學院學報,2017,8(05):53-55-68.
(作者單位:晉中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