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亞強
摘要:在國民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環境問題不斷顯現,并且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我國急需解決的問題。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兼具復雜性和艱巨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需要正確的監測方式作為支撐,以便得到真實有效的監測數據,為相關的決策的開展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本文首先對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流程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相應的質量控制策略,以期為環境監測人員廢氣監測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參考,保證環境監測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
關鍵詞:環境污染源、廢氣監測;流程;質量控制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顯著提升,工業化的深入帶來了廢氣量的大幅增加,給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超限排放的廢氣造成地球自我恢復能力的持續性下降。環境污染給人們的是生存和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并且很大程度上阻礙社會的發展。面臨著這樣一個嚴峻的形勢,治理環境污染問題成為了全球共同關注的一個熱點,只有改善地球的環境,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得以實現。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工業生產所排出的廢氣,廢氣過度排放造成了空氣質量的惡化,要治理廢氣污染問題就要對環境進行科學、有效的監測,這可以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進行。
1.廢氣監測中的安全防護工作
污染源中廢氣的監測環境很惡劣,不僅噪聲大,還有很多影響人體健康的有害氣體、化學物質等,而且其監測常常要在高溫下進行,長期下去,會對檢測設備造成不良的影響,使其使用性能降低,還會使監測人員患上職業病,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威脅。現在,很多監測單位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要求監測人員在作業中必須配備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并對監測設備進行了一定的防護處理,但是這還遠遠不能達到理想的防護效果。在此基礎上,還應通過多種防護措施的實施,不斷加強防護力度。為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幾點:
(1)加強對監測人員的技能培訓與安全教育工作,提高監測人員的操作規范性,避免因操作問題給監測人員帶來傷害。同時,提高監測人員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2)確定監測定位點的具體位置。開始進行采樣孔的選擇與挖設時,要根據周圍環境的實際情況以及監測項目的特定要求,盡可能使管道處于負壓的狀態。
(3)如果監測定位點不在地面上,且距離較大,要準備好相應的輔助設備,如梯子、作業平臺以及扶手等,要確保其具有較強的牢固性,并且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
(4)在進入監測現場前,應對監測對象有充分的了解,根據監測內容的特性以及危害級別裝備相應的防護用具。
2.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基本流程
2.1監測準備工作
廢氣監測工作需要將監測數據的準備工作落實到位。監測工作人員需要進行現場勘察工作,通過對監測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勘察,深入了解現場情況,對污染源的性質特點、污染源的排放設施的位置與排放口的分配進行分析,進而將各項報告結果進行分析匯總。通過充分的技術準備工作,對監測儀器進行校準與調試,保證監測設備的正常與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2.2采樣點設置
采樣點的設置必須科學合理,從而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按照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執行。在廢氣監測階段,需要布設采樣點,并根據國家環境污染廢氣監測相關技術規范進行排放點的測算。采樣位置應避開對監測人員的操作有危險的場所,并優先選擇垂直管段,避開煙道、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
在檢測的基本需求下,找出最佳采樣位置。樣品采集階段,應對采集過程進行控制,把握檢測截面,進而保證監測流量的穩定和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其次,在檢測過程中,采樣點的調整工作需要根據現場的基本條件進行,進行排放點的布置與周圍監測環境的情況處理,這種環境條件相對比較復雜,因此,為了保證監測質量的有效性,應采用合理的方法對采樣點進行調整,從而有效克服其中存在的問題。
2.3樣品采集工作
首先,采樣點設置完成后,要經過合理的布置與分配進行樣品的采集。考慮監測質量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需要將樣品采集的各個環節做好。根據污染源的排放方式,選用適當的樣品采集方式。監測部門通常采用的監測方式主要是連續采樣與間隔采樣2種。采樣操作儀器需要提前設置日期、時間、氣壓,確認其圓形煙道的輸入環數、直徑等參數,并在煙塵采集樣管上標注。通過自動或跟蹤取樣的形式,輸入濾筒的編號以及采樣時間。在采樣工作開始前與結束階段,需要將采樣嘴背對著氣流,防止出現正吹或倒抽。經過全面的廢氣檢測工作,保障其中相關參數的準確性與合理性,盡量避免參數存在的偏差問題,保證樣品的采集時間與目標需求保持一致。
3.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質量控制措施
3.1做好濾筒質量的把控
在進行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工作時,多使用濾筒,作為采樣器具,衡量采集量。利用濾筒器具,能夠準確衡量采集量,確保其能夠達到監測技術指標。基于此,要做好濾筒質量的把控。在采購時,做好產品檢查工作,按照監測行業技術標準,來選擇符合監測項目需求的產品。在進行濾筒檢查時,要檢查管壁,看其完成度與質量等指標是否能夠達到標準,避免存在穿孔或者筒壁不光滑情況。除此之外,還要選擇合適的型號,按照監測項目需求,來挑選過濾筒。
3.2做好工況與排量的測定工作
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主要是針對各生產項目,對其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氣體,進行環境質量監測。在生產環節,由于工況具有不確定性,使得排放量不同。加之工況條件不同,排放的廢棄組成成分也不同,對監測結果質量的測定,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基于此,在開展廢氣監測前,要明確正常工況下的負荷量,采取分時段測量的方式,獲得各時段的排放量數據。同時做好工況影響分析,明確其對排放量的影響。除此之外,要量化分析工況與排放量,構建可靠的參照系。
3.3及時更新監測方法
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的監測,要結合生產項目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監測方法,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性。譬如:在對有色金屬冶煉廠,進行顆粒物監測時,需要考慮到生產過程中,煙氣處理技術的應用,會使得排氣筒含濕量較大。按照相關采樣方法規定,過濾筒稱量前后,均需要在105℃的條件下,進行1h烘干處理,但多數情況下,很難達到烘干標準,使得承重結果難以得到保障。基于此,需要更新監測方法,避免由于監測操作不當,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
4.結語
綜上可知,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的監測是一項對環保建設有重要推進作用的工作。在多年的探索中,我國已有了相對較科學的監測方法,其監測流程與相應的技術也在不斷改進、完善。但是由于監測現場環境的多樣性與不確定性,以及現在污染源中廢氣構成的逐漸復雜性,在實際的廢氣監測工作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制約因素,這就需要不斷提高監測人員的專業水平,增強其監測意識,從而促進監測工作的高效進行,提高監測結果的準確性,為環境保護工作相關方案、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
參考文獻
[1]王惠.環境污染源中廢氣監測的安全防護與質量控制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6(11):151+153.
[2]溫俊郁.固定污染源廢氣現場監測流程及質量控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8):99-100.
[3]邢巍巍,王福偉,吳群,鄭琳.固定污染源廢氣監測的全過程質量控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4005):134-135.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環科環境檢測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