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棟
摘 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獲得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踐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態度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實驗教學多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實驗的時候,主要觀察實驗現象,強化課內外實驗。以下是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探討,分為以下幾點: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探析
一、教師要明確實驗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所謂觀察,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是多種器官聯系起來的,并在思維下參與進行。在觀察的時候,必須擬定一套計劃,按計劃觀察,提出問題,不斷尋找答案。這樣才能在觀察的過程中,保證學生專心致志。例如:在實驗課上,觀察植物表皮細胞的實驗時,要求學生觀察一下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在觀察之前,教師要調好光線,光線強弱控制適當,使學生能夠按照教師提出的目標去觀察。觀察結果最后由教師檢測。最后,教師提問問題,學生回答,這樣就能達到觀察的目的。
二、教師要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求實態度
(一)先整體觀察后局部觀察
教師指導學生在進行觀察的時候,要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和發展過程。讓學生先觀察局部,再觀察整體。局部觀察要細微,要求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抓住事物的本質,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和差異,從而發現事物各個側面的特點。在組織學生觀察花的形態和解剖花的結構實驗中,讓學生觀察水稻花和桃花的形態,再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兩種類型花的解剖,仔細觀察兩種花的結構。通過解剖觀察,學生認識了不同類型的花的形態和本質屬性的區別。
(二)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可以讓學生同中找異,異中找同。對比觀察可以讓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找出不同點。例如:在觀察葉子的時候,教師要強調單葉和雙葉的區別,葉脈的結構,二是莖的結構,三是胚的結構。另一方面,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的相似之處,因為它們都屬于綠色植物。這樣,通過對比觀察,學生對葉子的結構有了充分的認識。
三、突出情感調節,增強學生的認知水平
情感直接影響著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和輕松的心情下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接受能力會增強。如果一個人心情煩悶和不情愿的情況下去學習知識,那么認知的結果也是一言難盡。可見,一個人的情緒影響著認知活動。教師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設置變化多樣的課程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吸引力為主,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興趣正濃時,引出新的內容,那么學生在學習和接受方面效果都會非常好,也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四、善于設計演示實驗,創設情境
合理設計小實驗,教師要從創設情境入手。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解任何一個新知識的時候,都要根據課本中的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把知識和結構展示出來,要做到栩栩如生。在學習一種生物現象的時候,有時候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備好工具,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采用討論的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讓你的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
每一位教師都處于學生視野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之中,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學生,教師要做好榜樣。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讓學生欽佩,贏得學生好評,教學的實施就能順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要在每個教學環節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興趣培養,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有趣的實驗,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得敘事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樂趣中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文娟.初中生物學困生的心理與轉化策略[J].教苑雜壇,2011(6).
[2]何成林.初中生物實驗的方法和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11).
[3]高曉佳.初中生物教學學法指導[J].考試周刊,2012(72).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立項課題
([2017]GHB1252)《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