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星
摘 要:當下環境問題已成為無法回避的難題,培養具有環境道德意識的“接班人”,是當前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思想品德課中,通過導入具有啟發環境道德意識的材料、重視教材“相關連接”中涉及環境道德教育的內容、追蹤時事熱點關于環境污染的新聞等方法,把環境道德教育合理地滲透于思想品德課的各環節教學中,以此提升環境道德教育的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落實環境道德教育。
關鍵詞:中學;思想品德;生態環境
因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蓬勃發展,國家綜合實力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的同時,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也變得無法回避。從中學教育的視角來看,對環境問題進行回應,關鍵是培養具有環境意識的接班人,自然就離不開環境道德教育。由此可見,對中學生進行環境道德教育,引導其樹立與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環境道德觀念,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理念,是當前中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環境道德教育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中實施的依據是:《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簡稱: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對學生進行環境道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掌握愛護環境的基本方法,形成愛護環境的能力”“理解人類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認識當今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根源”“體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系,愛護環境,形成勤儉節約、珍惜資源的意識”等。因此,有必要在中學思想品德課開展生態環境教育。然而,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將環境道德教育落到實處,是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本文以九年思想品德課程為例,探討中學思想品德課如何落實生態環境教育,以期對中學環境道德教育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啟發。
一、在課程導入中滲透環境道德教育
導入環節是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能為整節課的學習氣氛打下良好的基礎。通常而言,導入環節的作用是為了引出新課,不過,教師還可以通過所導入的圖片、資料、視頻、漫畫等向學生傳遞一定的知識和情感信息。因此,在教學中開展環境道德教育,教師要重視發揮導入環節的多樣性功能。那么,如何在導入環節中滲透環境道德教育呢?
在課堂中,導入具有啟發環境道德意識的視頻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導入要能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口頭講授導入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而畫面豐富、視覺沖擊力強的視頻頗受學生歡迎,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維持在新課中。教學中通過一些優秀電影、熱點視頻以及透視一定社會問題的小品等材料來導入新課,能使學生從中得到快樂體驗,印象深刻。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上網搜集一些涉及環境問題的典型視頻來導入環境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環境危機意識,認識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如在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時,可以讓學生欣賞電影《2012世界末日》中高潮部分的片段。從影片中看到地球將要毀滅之際那山崩地裂、排山倒海、人類面臨死亡的震撼畫面,不斷沖擊著學生的心靈情感,這場災難正是與可持續發展觀背道而馳的佐證。這個視頻向學生傳遞了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地球毀滅無人能幸免,很好地說明了當下我們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的緊迫,使學生無形之中受到了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二、在講授中滲透環境道德教育
講授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部分,也是最為關鍵的部分。教材含有豐富的環境道德教育資源,比如“相關鏈接”對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介紹、對綠色消費的引導,探究活動對資源利用不合理的揭示,以及教材正文對人口、資源、環境、消費問題的闡述等。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不同模塊的資源,有針對性地滲透環境道德教育。
(一)在教材“相關鏈接”中,滲透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在教材中,“相關鏈接”是用小字呈現的,教師往往容易忽視這一模塊的功能,認為小字可能不是重要的內容。其實,這一部分內容的利用價值很大,它既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以拓展學生知識面為目的,又是課堂教學目標的體現,對學生思想觀念進行引導和規范。在講授中教師要利用好這一模塊,使其發揮環境道德教育的功能。
以“學會合理消費”一課的“相關鏈接”為例。“綠色消費,不僅包括綠色產品,還包括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物種環境的保護等。該“相關鏈接”對綠色消費做了詳盡的介紹,包括含義、內容和日常行為的做法。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認真領會這段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環境行為。通過綠色消費的三層含義,使學生認識到綠色消費與環境的關系,理解怎樣做才是綠色消費,使學生通過綠色消費來落實保護環境的行為。
(二)在時事熱點問題中,促進環境道德行為養成
教師要融入現今中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氣氛之中,與時俱進,利用好時事熱點資源,有效地開展環境道德教育。
曾經有這么一則新聞:泰國一只25歲的海龜因肚子里塞滿了近千枚的各國硬幣(游客祈福扔的)不治身亡,雖然它的主治醫生已將硬幣取出,但由于硬幣上的鎳已經進入到海龜的全身,尤其血管里的鎳含量超標200倍,致使海龜的肌肉和心臟嚴重損傷,不治身亡。“你的隨手一扔要了它的命。”這個新聞極具典型性,呼吁全世界人民愛護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用這個新聞,其中的“你的隨手一扔要了它的命”,這句話透露著悲傷又很有力量,能夠引發學生為海龜的死而難過,產生憐憫之情,進而激發學生愛護生物的情感,規范自己對待其他生物的行為。
總之,要想在中學的思想品德課中充分發揮課程優勢,落實環境道德教育,就要在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合理地滲透環境道德教育,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其可持續發展觀念,以期他們能成為具有環境道德意識的“接班人”,從而能為環境問題的改善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王紫春.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J].科教文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