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 要: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分析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提出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大學生必修的專業課程,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對高校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分析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局限性,進而探索生活教育理論對思政工作的啟發以及在該理論指導下創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以期更好地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適應大學生發展及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17年度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政專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闕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實踐”(L17DSZ007)階段成果。
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高速發展的世界經濟形勢、各種文化的相互融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狀況越來越復雜,我們要繼承和弘揚革命的優良傳統作風,為我們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神指導。目前許多高校及教育科研機構都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教育列為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項目,希望通過研究探索生活教育的機制、模式及載體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針對性和創新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探索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善于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運用“兩微一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思想信息,讓大道理和正能量既能入耳入眼,更能入腦入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許多內容猶如“隔空取物”,脫離現實,學習枯燥乏味、缺乏興趣。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論的單向灌輸,課程教學設置簡單無新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很好地與社會、家庭教育實現互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孤島”,所以亟需建立整合機制,使得社會、家庭教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相關保障機制的缺失都是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化。
在新的媒介環境下,多角度、多形式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勢在必行的。政府必須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加強新媒體、法律和制度建設把握社會主旋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更加寬闊的視角來規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實際,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轉變教育思路讓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主動性的得到培養。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高校轉變教育思路,做到教學合一,教師作為教的主體,是作為一個引導者的存在,學習的主動性還是掌握在學生手上。學生通過實踐中的探索與學習,教育與生活相聯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真實體會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以及作用,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新媒體影響下和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是打破傳統的教育方式,轉變教育思路,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不斷汲取知識,從而實現教育效果的飛躍。擴大教育陣地,實現社會與學校銜接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開辟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考量。將思想政治教育從單純的課堂教學引入到學生生活的大環境中,也就是整個社會不斷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高校應該積極探索開展生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大學生的參與度,增強思政理論課實效性生活化教育是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必須突出教學內容的前沿性、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及師生的良好互動,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深化改革,突破固有條框,大膽實踐,創新思路,調動積極性,在“求實效”上下功夫各司其責,形成合力。那就是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發揮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把學生引導到課堂中來,師生共同參與社會熱點話題和焦點事件,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教學中融入實踐環節,通過體驗式教育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愛上思政課。立體化轉變教育載體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肩負起育人的使命,就必須樹立起嶄新的教育觀念,確立適應當今時代特點的立體教育格局。不斷提升教育主體能力人才培養最重要的主體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師資力量,必須具備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并有為之奮斗的決心,有良好的學科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多樣的知識背景涉獵廣泛,及時更新自己的信息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備素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以身作則,為大學生樹立榜樣,言行不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會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的障礙應該及時糾正。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從生活中社會中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探索新的教育手段,將自己培養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高校管理者應在實際中探索出一套以學生利益為出發點從而更高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建設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立足新常態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在供給側改革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全面落實黨的政策,在供給側改革下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部分特定的政治素質中,選才和教育相結合。在國內外高校生存和發展的保證創新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創新,創造一個思想政治學習和培訓平臺。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大型會議、座談會、研討會、培訓班等學習方法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在這種方式下,增加強烈的時代感和組織主題教育活動的特點,提高創造教育的時代性特點同時對教師要進行思想政治培訓、專題培訓顧問等。把各種平臺的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學校教育等內容,融匯貫通進行教育研究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組成一個良好交流的平臺。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定期的更新知識儲蓄,收納學生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即使做好處理和反饋,時常把學生角色和教師的角色互換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難處和自己的責任,讓每一位個體利益表達充分明確。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弄清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行為習慣,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借助新媒體將現實與虛擬進行有機結合,帶動現實中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長效發展。學校及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提高素質和辨析能力,對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有效的建議和方法來幫助學校強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應積極搭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一個集新聞資訊、課程學習、互動討論,以及知識分享等多個板塊于一身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一線教師和輔導員要積極運用新媒體開通個人微博、微信等,與學生建立互相關注的模式向學生推送正能量教育信息,在危機事件中及時對學生發出正面的輿論信息,避免學生受影響而出現偏激行為。要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學生評價體系,合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點,同時在師德上實行“一票否決制”,強化對教師思想政治、職業道德、學術規范等方面的要求,只有這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形成強大合力并且在創新教育模式下把教育最優化的影響突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