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蘭
摘要:現階段我國已經走進一個城市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大量農業用戶涌入到城市之中,導致一些勞動力轉移以及人口滯留等問題頻發,也由此出現了留守兒童這一較為特殊性的群體。所以教師在開展道德教育引導期間,需要結合學校的德育教育制度,定期組織或開展相關的教育引導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強大自己的內心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留守兒童;道德教育;實際情況;研究分析
引言:
我國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推進,農村的勞動力海量涌入城市。由于經濟條件以及教育成本問題,多數務工家長沒有辦法攜子女共同進入城市,不得不交由父輩教育指導。根據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普查以及統計等報告住處,留守兒童的數量較多,且分布在不同年級之中。留守兒童的道德教育是學生成長進步的基礎性條件,同時也是實現未來進步發展的保障。目前道德教育所面臨的現實問題較多,需要教師進一步開展研究分析,找出更加適合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引導方法。
一、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常見問題
道德品質是人能否立足于社會的基礎條件。而青少年的道德品質養成與自己的家庭、父母有著直接聯系。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與自己分離,所以從小就會缺失一種對親子關系的認識。一些問題少年的產生,就是由于自己的判斷能力以及道德水平不足,而導致道德思想支配行為期間存在一定的偏差,學生的榮辱感、禮儀觀念、幸福感都很培養起來,這樣也會導致在一些學習或行為中缺乏核心思想引導,不尊重親人以及教師、不能與同學建立良好友誼關系,都是留守兒童的普遍性問題,長此以往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組織德育教育引導活動
對于農村留守認同的道德教育指導,教師需要建立針對性的教學指導目標,讓學生在交流溝通的活動中,認識到自尊自愛的重要性,并理解自己父母與教師各自工作的辛苦以及無可奈何,這樣學生就不會責怪家長未能帶自己看外面的世界,影響彼此之間的情感關系。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用,主要是圍繞學生的禮儀觀念。思想品德、情感教育等部分,重視德育教學指導的效果,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給學生足夠的溝通交流機會,讓學生大膽的發表個人看法并敘述困難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也能逐步提升。當教師脫離了模式化的理論教學引導形式,結合現階段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基礎,就能讓更好的理解掌握基礎性知識,由于教學活動設置較為貼近學生的社會實踐,學生的學習體驗逐步提升,還能獲得口語表達以及溝通交流的機會,將自己的道德以及思想培養等方面的知識有效性掌握,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
(二)重視學校與教師的培養指導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講,學校是自己的學習生活主要場地。無論是自己的知識探究或身體健康成長、思想品質進步多半都是在校內接受了教師的指導與點撥所形成的。所以學校在開展道德教育期間,首先要根據高層對青少年的道德品質發展進步的要求,同時還需要圍繞一些教學活動、實踐活動,鼓勵農村留守兒童積極配合教師開展實踐活動。教師要意識到學生的健康性親子關系缺失,很難得到父母及時的關心與愛護,這樣自己的道德情感、思想行為很容易受到一些負面影響,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靠祖父輩“不合時宜”的講道理是不可以的,還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指導,突出個人工作中的重點環節。當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自己被關注、被愛護,個人的滿足感以及責任感都能得到有效性加強,面對一些學習以及生活上的困難問題,也能及時的尋求教師或學校的幫助,將自己的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道德教育機制
學校中的各項制度是教師開展后勤或教學工作等的依據條件。所以農村的學校需要建立一種分類管理的道德教育模式,建立不同學生的動態檔案。同時盡可能的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經過溝通交流之后,將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或生活存在的困難問題進一步處理。教師還可以通過游說以及與相關部門合作的形式,定期的開展學生家長教育培訓,告知家長在教育期間應該注意的各項問題,尤其是對學生的祖父輩家長知道工作,主要是圍繞學生家長素質引導活動,避免一些體罰或責罵出現在學生的家庭生活中,進而影響個人的心理與生理健康,實踐證明這種雙管齊下的學生德育教學引導,能夠獲得更為顯著的教學成效。
(四)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學生的進步與發展與教師的指導有緊密的聯系,而教師在教學期間的一言一行也能夠起到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基本作用。所以學校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高專業的德育教育團隊,通過定期開展教學培訓以及課程討論活動的形式,讓教師的綜合能力發展得到有效性保障。不僅僅要圍繞基礎性教材開展教學指導活動,同時還需要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知識廣泛涉獵,經過實踐探究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還能走進留守兒童的實際生活,了解學生的性格以及心理特征,通過針對性的言傳身教的方法,體現自己的博愛與關懷,這樣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困難 問題也能及時排除,后期學生能夠跟隨老師學到更多的知識,積極應對社會實踐問題。
三、結束語
由于留守兒童的數量逐漸增多,所以現階段的留守兒童道德教育指導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師與學校需要從學生的未來長遠發展入手,探索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并改進課程教學方法,多多關心與愛護學生,促進學生長遠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牛犇.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分析及教育對策思考[J].科技視界,2013(28):209-209.
[2]王丹妮,劉艷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現代交際,2012(7).
[3]陳錦慧,劉志翔.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現狀與對策思考[J].科技信息,2010(18):18-18.
(作者單位:廣西博白縣江寧鎮江寧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