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論”的核心,他指出,教育應該與生活相伴而生,生活與教育緊密關聯,教育也具有終身性,人活到老即需要學到老。這句話說明,只有在實際生活中,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與進步,教育才能具有實際價值。由此,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非常重要。從生活化教學素材、教學形式、作業設計、實踐活動這幾個方面,探討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引入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生活化;實施策略
新課改強調,語文教學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從學生生活源頭探尋教育活的素材,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教育課堂。為了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也為了豐富和深化語文學習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有必要在新課改理念下將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進行重點研究。
一、生活化教學素材,豐富學習內容
生活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不僅富含豐富的工具材料、民間習俗、傳統文化,還包括了很多生物資源、情感資源等。這些都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很大的素材輔助。新課改指出,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開發課外學習資源”“與生活實際問題相聯系展開學習活動”。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與地域特色,對實際生活中的工具材料、人文情感、地域文化等進行深入挖掘,以此激勵學生在生活中探索與發現。
如在對《玩出了名堂》課文教學時,在第一課時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師將課前準備的中間厚、四周薄的放大鏡鏡片拿出來,將學生分為6人一組,每組分配2塊鏡片,讓學生在互動游戲、合作交流中重現當時文章主人翁“玩”的場景,并激勵學生想象:“不同的玩的方式你發現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趣味?”“為什么主人翁能玩出這么大的名堂?”“還有誰是在玩中取得了成就?”課下,教師還鼓勵學生自主準備生活化工具素材,有肥皂泡、水、橡皮泥等,玩出自己的理解,并布置作業“我玩……,發現了……”。通過提供給學生生活化的工具素材,讓學生重現“玩”的過程,在實踐探索中理解玩的意義與樂趣,在實踐動手中感知知識奧秘的發現過程。
在生活化教學素材的輔助下,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而多姿多彩,不再是簡單的對課文內容的闡述和主旨的解釋,而是學生能夠通過親身動手實踐、趣味互動。
二、生活化教學形式,引導反思感悟
單純的說教式語文教學已經不再滿足現階段的教學需求。新課改提倡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科學主導,有效預設,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互動、探索實踐,在教師因材施教下,學生在親身感悟與探索中收獲知識與方法,強化能力與素質。由此,為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學形式,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探索,并服務于生活實踐,成就生活能力。可以選取模擬生活情境、表演生活畫面、辯論生活話題、欣賞生活美文、演講生活內容、動手描繪生活這些形式,豐富語文教學形式,優化語文教學質量。
如《媽媽的賬單》一文教學時,為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教師采取了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課程開始前,教師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向學生家長收集“媽媽與孩子”的點點滴滴的相關照片,并做成幻燈片,課上配合著感人的音樂播放出來,學生看到自己與媽媽的照片,都很驚訝,開始回憶自己媽媽對自己的點滴照顧與關愛。之后,教師提示:“媽媽的愛是偉大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讓你感動的瞬間,回憶最值得珍惜的片段,和同桌一起表演出來?!痹诮處熖崾鞠拢瑢W生開始回憶感人的場景,并分角色扮演出一對對母子間的小故事。一番感人表演后,教師給學生機會鍛煉自己的口才,設計了以“媽媽的賬單”為演講主題的活動,希望學生能通過簡單而真摯的話語,演講出偉大的母愛與父愛。
三、生活化作業設計,激勵探索體驗
傳統意義上的語文作業,一般以書寫形式為主,部分是觀察作業、參與作業、動手作業等。但是識記、書寫類作業依然是主導,很多時候讓學生喘不過氣來。對于二、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年紀還較小,處于好奇心較強的階段,也正是挖掘學生潛力、開發學生智力的關鍵階段?;诖?,可以實施多樣化、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完成,有效激勵學生探索體驗。
如《難忘的潑水節》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布置交流類作業,作業形式為“與家長交流,了解本地特殊的節日文化,并以簡單的圖畫畫下來”。這種作業形式,與一般的書寫作業不同,它既需要家長的參與,促進了家長與學生的感情,也可以讓家長親身感受孩子的成長,更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還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
四、生活化實踐活動,強化綜合能力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改中提出的重要內容,明確指出了在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開展趣味語文活動,在生活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谛抡n改對綜合性活動學習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入生活化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研究問題,并運用語文解決問題,以此不斷強化學生綜合能力。
新課改教學理念下,打造生活化語文教學策略,對于提升小學語文課程質量、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新課改要求,教學應該為生活服務,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應用能力、實踐探究能力為目標,踐行有價值的語文教育。由此,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引入與實施,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與應用語文、探索語文的實用價值。同時,需要落實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加強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感悟,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得到成長。
作者簡介:姚益蘭,1992,女,漢族,浙江杭州,本科學歷,就職于杭州市學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