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玲
摘 要:新課改指出“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研究在新課改的生本理念下小學中年級班級管理小組合作的應用,從實踐層面探討班級管理中小學中年級(三至四年級)如何進行小組分組和如何在學習、紀律、衛生、活動等中開展小組合作以及評價。
關鍵詞:小組合作;班級管理;評價
一、小組合作在小學中年級班級管理中的實施
中央教科所華國棟教授提出的“差異教學”,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每個學生最大限度發展的教學。在班級管理中要照顧差異,小組合作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策略,進行異質分組,擇優補差。將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小組,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還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互相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預期目標。
(一)異質分組,擇優補差
以“異質分組、擇優補差”的原則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人,小組內每人都有明確的任務,為小組目標努力,為小組的集體榮譽奮斗。為調動小組內成員的積極性,保證小組內每個學生的機會均等,因此小組成員每周以順時針方向輪換一次位置,同時同桌位置也相應得到輪換,實現不固定的兩兩搭配,這是最有價值的學習。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優勢,并在合作中取長補短,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更加自信。
(二)學習互助,共同提高
在異質分組的前提下,學業上堅持“學業互助、共同提高”的原則,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共同進步的模式,在小組內學業水平較高的同學要多幫助組內其他成員,在幫助的過程中,基礎知識又得到了鞏固,對二者都有提高,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成績也在穩步上升。學生在一起自由自主交流討論,營造了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發揮了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了學習效率。比如,數學課要讓每名學生對于重點練習題明確怎么做,如何想,將想法講出來,做到一課一得,人人都有發展,不同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
(三)紀律自管,互督互查
紀律是良好的學習環境的保證。我國大班額的教學形式嚴格傳承了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所提出的班級授課制,堅持生本理念,并不等于無規則,無紀律,仍需要《中小學生守則》作為要求。古語有言:“無規矩,不成方圓。”無紀律又何談學習。學會遵守紀律是學生學習習慣的要求,更是適應社會生存的要求。組內同學如果存在違反紀律的現象,每名同學都有主動提醒的責任,其他成員負責監督,并和學生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的約定。如:走廊約定、課堂約定、課間操約定等。每名學生明確了約定細則,對于得到表揚的小組和個人,給予加分,如果全組表現均佳,則可以得到雙倍加分。反之,對違反紀律的同學,給予扣分,并在組內進行批評教育,這樣全班的紀律自然會越來越好。
(四)衛生自管,組內互查
良好的衛生環境也是重要的學習環境,誰都愿意在干凈舒適的環境中學習,同時也是鍛煉學生的生活技能和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的手段。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周會有衛生清掃任務,筆者將教室和衛生分擔區的任務根據班級人數進行編碼,每名同學憑碼進行認領,認領任務后要進行衛生清理,清理后組內先進行互查。檢查合格后將本組的情況向班級衛生委員匯報。
(五)活動互薦,互幫互助
每一項活動都是學生自我發展的舞臺。活動任務下來后進行組間推薦,如拔河比賽活動,要求人數為15名男生,10名女生,在體育委員的組織下,先進行自主申報,再進行組內推薦,最終根據活動內容要求進行最終取舍。現在班級的各項活動基本可以在班委的帶領下通過小組積極參與,自主完成,老師只是給出合理化建議。學生有了班級“小主人”的感覺,凝聚力也更強了。
二、小組合作的評價
小組的評價是進行小組合作良性發展的保證,每天放學前都會進行小組評分和個人評分。小組評分會根據小組學業、小組紀律、小組衛生合作秩序和技能,設計專屬的小組評價量表,掛在黑板的左側或者右側,專門用于小組的課堂短時學習和課堂紀律秩序方面的評分。這個評分是需要累加的。個人評分會根據每個人的小測驗、小制作和個人品行進行適當的量化,也會設計專門的個人評分量表。每月進行一次評價,表揚優秀的組長和組員,并發喜報;每學期進行一次學期總評,評出各項目(學業、紀律、衛生等)優勝者,家長會上進行表彰,極大地鼓舞了學生,也受到了家長們的歡迎。
綜上所述,以上的具體操作只是將小組合作在本班管理中初步嘗試,在實踐中還有很多不足,仍需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和不斷修正。筆者始終堅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陳杰偉.基于數學差異教學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5(7).
[2]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捷]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