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曼莉
摘 要: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地,學生在班級里吸收知識、學習技能,不斷實現自身發展和成長。小學生正處在啟蒙階段,環境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和思想認知,特別是班級文化,更是關乎著學生的人格養成和文化素質。關注班級文化建設是每一個教育者,特別是每一個班主任的重要思考內容。因此,班主任要積極打造特色班級文化,采取合理的建設策略形成獨特的班級思想、價值觀以及行為,升華班級靈魂,穩定班級發展。
關鍵詞: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在學校教育中屬于一個集體,它是學生發展個性、塑造人格、學習知識的重要場地。班級文化的建設關乎著學生的全面發展,使班級成員形成共同的思想觀念、行為意識和價值觀,它既可以影響班級管理,又能夠體現班級發展成果。特色班級文化建設有助于學生發揚個性,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知識才能和思想品德,在建設過程中讓學生切身體驗自身發展歷程,感受生態化班風。因此,班主任要采取科學合理的建設策略,促進班級和諧全面發展。
一、班級文化的分類與功能
班級文化一般可分為班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三類[1]。其中,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學生的文化、價值和生活觀念,它是一個班級內在的靈魂,往往通過班級中的道德輿論和班級風氣以及學生之間的相處關系體現出來。對于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來說,主要涉及學生個人在學習、生活和行為上的標準要求,還包括班級中的獎懲制度等。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上主要體現為對班級環境的布置和學生日常裝扮的約束。
特色班級文化是一種學習風氣,擁有無聲的教育力量,從各個方面滲透到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去。學生一旦投身到班級文化環境之下,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集體氛圍能夠讓學生形成集體意識,班級風氣和成員的精神面貌能夠影響學生的道德觀念和心態構建,促進學生之間緊密團結、互相信任。班級制度文化建設能夠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為,養成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而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快樂成長。總之,班級文化給予學生向心力和歸宿感,是學生心靈的棲居地。
二、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一)從精神文化出發,建設個性化特色班級
特色班級文化建設要重點突出其個性化,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使學生在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個性得到發揚。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會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提升班級精神面貌。每一個班級成員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世界上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教師要注重學生在班級建設中的參與程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聆聽他們的意見,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和責任心。讓學生清楚班級文化建設不單是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更需要自己的貢獻與付出。
比如,在新生入學后不久,班級可以召開班會課,讓學生彼此進行溝通認識,并交流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為班級精神文化建設尋找依據。商量制定富有特色的班名、班訓、班級目標等,確定今后班級團體活動,像舞蹈比賽、歌唱比賽、繪畫比賽等,豐富小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在新教室布置上充分發揮學生不同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讓學生每人負責一項教室物品的擺放和裝飾,為美化教室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每一環節,學生都充分參與其中,才能真正發揮主人翁作用,對班級文化有一種認同感。畢竟精神文化是班級精神面貌的代表,也是三大文化建設的核心。
(二)規范班級制度,實現特色制度文化建設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一直是規范人們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的準則,更是構建和諧班級氣氛的基礎條件。特別是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剛剛擺脫了幼兒園的稚氣,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為表現上都沒有自我約束能力。為此,就有了班級制度的建設,主要是為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提供保障。教師可以在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下,組織開展主題班會,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班級公約,再細化成量身定制的特色班級制度,從而使班級管理做到人人參與、有章可循。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積極執行,無論班干部還是普通學生都要對遵守制度的行為賞罰分明,逐漸培養學生遵守制度的意識,提高自我約束能力。“班級公約”必須是班級的“法律準則”,遵之者表揚,忤之者批評,從班主任到學生,必須人人遵守。
比如“上學期間穿校服,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制度的確立,在執行時教師要起到帶頭作用,平時上課時不遲到、不早退,并且注重自己平時要穿著干凈整潔。班干部也要負起全面責任,生活委員負責檢查學生上學期間的穿著,副班長要做好課堂考勤記錄工作,充分了解學生遲到、早退的原因,有事要向班主任及時匯報。整個監管過程中實施分值考核,違反規定者扣除相應分值,表現優秀者獎勵相應分值,每個月進行一次總結,對分值高的學生提出表揚,對扣除分較多的學生給予教育,以此來確保班級制度的高效執行與規范。
(三)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落實物質文化建設
班級整體環境和氛圍會影響學生對班級的心態,干凈整潔的環境、充滿正能量的文化氛圍會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榮譽感,提升集體向心力。而臟、亂、差、充滿不良輿論的班級氛圍會削弱學生對班級的呵護,甚至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要重視班級氛圍的營造,在整體布置上追求簡單、直接、大方,能夠突出特色文化氣息。
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教室進行精心布置,劃分出不同主題區域,可以分為板報區、閱讀區、展覽區等等,讓教室的周圍布滿有教育意義的不同元素。在黑板兩側張貼名人名言,或者組織學生輪流標寫自己的座右銘,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在板報區,圍繞當月主題進行設計,三月份可以設計植樹板報,描寫植樹的意義、繪畫植樹活動;五月份設計“感恩母親”主題板報,闡述母愛的偉大;六月份設計“端午節”主題板報,感悟屈原愛國情懷等,以此來渲染班級氛圍,一點一滴感染學生。
再比如,制定閱讀書單,由學生交流推薦,定好本月閱讀主題和閱讀書目,在閱讀區域就可以擺放一些對應主題的書籍,供學生自由選擇,漂流閱讀,營造書香氛圍,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提升,增強文化內涵。
由此可見,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班級文化建設是班主任不可忽視的教學任務,在建設過程中要從精神、物質、制度等方面營造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培養小學生團結奮進、遵守制度的思想意識,提升小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和凝聚力,從整體上樹立班級精神面貌,為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打造快樂家園。
參考文獻:
[1]吳明紅.培育班級文化,創建特色班級[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8(7):68-69.
[2]劉軍華.淺談小學特色班級文化建設[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