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細立
摘 要:隨著我國居民經濟與文化水平的提升,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小學教育關系到學生未來學習方向及習慣,是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養成的關鍵階段,更是思想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素質教育要求在小學教育中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而情感教育是當前小學教育教學的重大提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進行了簡單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滲透
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學會合理調控情感、情緒,幫助學生理解書本中傳達的思想情感,感受身邊人與人之間的真切情誼,凈化心靈,提升思想境界。小學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課本中的情感因素,實施情感教育,激發學生內心情感,帶領學生體驗不同情感。在語文學習的同時,領悟豐富的情感,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習效果,而且讓學生的情感更為豐富、細膩,為培養內外兼修的優秀人才打好基礎。
一、挖掘及利用課本中的情感因素
小學語文課本中蘊含大量情感因素,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將情感教育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研究課本內容,從中挖掘情感因素,在備課時,以此為契機滲透情感教育。知識點的教學不僅局限于生字生詞、文章內容的教學與記憶,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作者或是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真實用意,從而更能理解課文內容,并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比如,在教學課文《一個孩子的呼聲》時,當下小學生處于和平環境中,對于戰爭硝煙很陌生,因此也很難理解文中小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教師在文章導入時,可以問學生:“同學們,我們現在的生活可謂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無憂無慮,親人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坐在這里安靜上學……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小朋友處于戰爭環境,他們沒有機會玩耍,沒法像我們一樣學習知識,更有甚隨時會失去親人”。隨后教師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看戰亂國家孩子生活的場景,觸動學生悲傷、遺憾、同情的多種情感,在后面的課文學習中,學生在讀小主人公的信時就會理解小主人渴望和平、思念父親、熱愛生命的強烈情感。同時,課后布置作業可以讓學生像小主人公一樣寫一封信,收信對象可以選擇為紛亂戰爭中的孩子,表達他們自身關心、愛護、鼓勵之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身也會形成熱愛祖國、熱愛和平、勇敢的性格與情感。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課文,還有利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知識、理解課文、記憶課本,并學會在日后的學習中,自主挖掘課本中存在的情感因素,掌握語文學習的訣竅,收獲語文與情感教學的雙重提升。
二、創設教學情境,滲透情感教育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一種創新型教學手段,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課本中的故事、情感。優良好的教學情境創設,可以將課本內容演變為一場舞臺劇,學生通過身臨其境、角色扮演、師生互動,一起學習并理解課本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了學生想象力,也拉近了課文作者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在情境中充分感受作者創作時的心境與期盼,從而形成跨越時間、空間的情感交流與共鳴。
以《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為例,學生首次接觸這類訪談錄,理解起來較難,且這篇看似是關于閱讀的一番對話,實際上蘊含了很多情感,有苗苗對季老的敬佩之情,也有季老對苗苗的關愛,表達了對中國新一代兒童成長的殷切希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文中的情境,教師和其中一個學生首先示范對話方式,然后讓學生分隊練習,一個扮演苗苗,一個扮演季老,然后再相互交換角色扮演,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熟悉課文內容,同時也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文中兩個主人公蘊含的思想情感,并學會如何巧妙表達情感,最終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情感。在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與自己一起扮演角色,充分發揮榜樣作用,在情境中做到真情流露,從而感染合作的學生以及聽講的學生,并邀請學生積極上臺表演。在情境中,學生會大膽表達自身的情感,從而形成與老師、作者的情感共鳴。
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需要根據課文思想情感運用音樂、圖片創造相應的場景,并通過引導、示范奠定情境感情基調,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學生自由發揮、自由想象的時間、空間,學生就會迅速進入情境,調動自身情緒,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跨時間、空間與作者實現情感共鳴。
三、加強家園溝通,共同推進情感滲透教育
加強家園溝通,共同推進教育是當下教學的關鍵。一方面,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學校和家,在實施教學時,可以相互配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小學生的情感交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家庭情感交流。
比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文中蘊含了父親對孩子無限的愛,同時也有孩子對父親的信任、依賴以及所獲取的勇氣與能力。當下,我國居民經濟與生活水平提升,家長對孩子也是呵護備至,但因為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生活狀態下,習慣了,麻木了,失去了對家長的感恩,也缺乏對親情的珍惜。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災難發生時,親情的珍貴,父親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親的依賴與信賴,讓學生學會珍惜當下,鼓勵孩子回到家后對忙碌的家長表示感謝,為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與家長通過交流溝通孩子的表現,從而適時給予孩子正確的情感引導。
雙方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學會感受愛、表達愛,從而逐漸豐富思想情感,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摒棄自身的陋習、不良思想,實現情感良性溝通。
四、積極組織語文課外活動,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全面提升學生情感教育效果,教師還應該積極組織語文課外活動,同時實施情感教育的滲透,讓學生既能在課外時間學習到語文知識,又能獲得情感教育的提升。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大型活動,如五一勞動節、建黨節、國慶節活動等,語文教師應該積極與校方領導溝通,參與活動策劃,比如國慶節辦會演活動,包括種類多樣的唱歌、跳舞以及詩詞朗誦等。語文老師可以就詩詞朗誦階段進行針對性的策劃。首先,將詩詞朗誦節目獨立為一個主題部分,奠定詩詞朗誦的情感基調,在單元節目開始前,通過多媒體播放國慶節的由來,展現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當下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讓學生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從而產生愛國情懷,并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和平生活的美好,學會珍惜生活,明白每個守衛疆土的戰士的辛苦與風險,產生敬畏之情并樹立報效祖國的情懷;隨后,在氛圍中,調動表演者與學生的情感后,循序漸進地展開活動,根據作品年限,運用多媒體展現社會環境的變化,依次朗誦愛國詩詞,在情感氛圍中,表演者與聽眾情感達到空前高漲,并形成了作者、表演者以及聽眾的情感共鳴;最后由單元節目表演者、策劃者一起謝幕,總結國慶節的慶祝目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小學生愛玩的天性還未完全消失,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難以集中精力,但在課后活動中參與度都極高。語文教師應該肩負起積極引導作用,利用課后活動創作語文教學機會,同時滲透情感教育,像以上案例的活動機會還有很多,比如,在教學《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敬老院活動、貧困家庭活動等,組織學生定期探望老人、照顧老人,為貧困家庭送溫暖,從而激發學生的樂于助人之心,讓學生在生活中也善于、勇于助人,尊敬老人。此類活動參加的學生較多,語文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多種情感,從而真實體會、理解、豐富情感。
五、抓住語文閱讀教學機會,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不僅要教學閱讀技巧,更應該提高學生閱讀量。定期推薦學生閱讀書籍,小學生因為自身年齡小,在閱讀書本的選擇上還不具備篩選能力,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嚴格把關,一方面,從學生當下閱讀能力情況出發,選擇學生能獨自看懂的書籍,內容契合語文教學進度,且要生動、活潑,吸引學生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選擇具有閱讀意義的書籍,不僅可以提升學生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能收獲情感教育。在閱讀教學時,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暗示學生閱讀內容里富含了情感,閱讀難度從易到難,情感從淡到濃,需要大家自主挖掘、感受,從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展開閱讀,通過自主閱讀、探究,發掘情感,樹立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激發閱讀興趣,為學生終生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當課本教學到《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課本內容中蘊含了安徒生對貧苦人民的人文關懷,在同時期的閱讀課上,教師可以選擇安徒生的其他作品,讓學生自主閱讀,如《云杉》,此類童話書籍頗受孩子們喜歡,但老師應該充分引導,告知學生不僅僅是閱讀內容,更要發現里面的情感奧秘。在閱讀課快要結束時,教師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生,“小云杉抱怨什么?”“小云杉后來成了什么?”“小云杉最終結局?”“最后的小云杉是幸福的嗎?”“你們認為小云杉什么時候最幸福?”“所以我們不應該去設想未來,而是要珍惜身邊的幸福、珍惜時間與生命。”通過一番討論后,讓學生理解我們應該努力過好每一天,時光一去不復返,珍惜眼前的美好與幸福。
閱讀是學生的語文教學核心,教師應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思維、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品味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在情感中感受作品的美好,從而達到閱讀教學與情感教育的雙重目的。
綜上所述,情感因素在小學語文課本中無處不在,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并利用課本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情感并大膽表達出來,通過家園溝通,共同推進情感教育,讓情感教育滲透課堂內外,教師通過組織情感類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增加課外活動機會,并體會到生活中的真實情感。不僅如此,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接觸語言、情感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通過合理讀物選擇、推薦,讓學生從讀物中體會人間百味。因此語文教學中全方位的情感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控制、表達情感,成為擁有健全人格的人。
參考文獻:
[1]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5(11):26-27.
[2]王振環.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措施[J].學周刊,2016(21):45-46.
[3]郭麗霞.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J].學周刊,2016(19):14-15.
[4]李茂林.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對策分析[J].學周刊,2016(32):96-97.
[5]劉丹.小學語文教師情感教育能力探微[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1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