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棟
摘要:新課改的要求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師生互動的課堂模式近些年來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涌梢宰尳處煾私鈱W生的心理訴求,從而適當調整教學方式使其符合學生的思維模式,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學習效率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占據主要地位,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主導者,而是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因此師生互動就顯得格外重要。下面筆者通過近些年的初中歷史教學來談談師生互動式課堂教學的探索。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學形式單一,內容無趣
歷史作為一門初中的必學學科,其啟蒙也是從初中開始。初中的學生具有很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早些年歷史的教學大多以“填鴨式”地向學生們“輸出”為主。因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學只能以板書和教師口述為主。學生們只能是被動地接收知識,“消化”只能放在課后,學習壓力增大。因歷史課程需要閱讀和記背的內容較多,以早些年的教學方法,部分學生難以適應其教學模式,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也會喪失。
2、流于形式,沒有實現真正互動,教學內容缺乏深度
剛開始推崇師生互動式教學時,部分思想陳舊的教師并不重視。他們在多年的教學當中沒有更新自己的知識,其教學也變得模式化。這些教師不重視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對于互動只做流于表面的實踐,沒有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教師對新教學方式的不重視會使教學不具有實時性。要知道結合實際,跟上時代是教育的主流。即便是歷史,教師也要不時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教學方法要進行完善。在課堂上,教師沒有與學生進行互動,通常情況下就難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完善教學內容。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沒有互動,教師就沒辦法對相應內容進行加深,讓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互動教學方式的實踐
1、適當選擇互動形式,提高互動有效性
互動的重要作用是能有效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并能通過溝通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對互動形式的選擇就格外重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同學、小組同學進行討論反饋、辯論等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互動方式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互動形式,有時可以不同的互動方法進行組合,達到更高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歷史教材人教版中的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的三課內容,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如“同學們在閱讀中把你們認為的大事件根據時間順序列出來”然后在學生進行閱讀后抽問學生,在學生回答后進行補充。在后期的鞏固提高教學中就可以提出類似“同學們討論討論土地改革的影響”這種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聆聽并給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在聽到一些學生們精彩的答案時可以給予鼓勵認可。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們的自信心增加,并激勵其他同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2、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課堂的互動教學有時候可以通過課余的互動進行完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尚需提高,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教師可以進行單獨談話,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對學習內容的接受力。也可以與學生做“約定式互動”——在課下可以與一些學生約定課堂的互動,例如跟學生說“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有問題就可以舉手提問”這樣的小約定。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在約定之后,教師的關注可以讓學生對學習上心,并且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留出讓學生們開放提問的時間,從而解決更多學生的問題。學生們積極提問,課堂的氛圍也會更加活躍,學生的參與度也會更高,大家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會有所提高,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
3、注重互動內容,讓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提高
前面提高初中歷史的內容需要記背的東西多,在課堂的師生互動的作用要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一邊消化知識,這樣一來學生課下的負擔也會減輕很少。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老師重復需要記背的內容,在課堂上就進行第一遍記背,然后課下在進行鞏固會讓學習效率更高。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中從第一單元至第七單元都是中國近代史,需要記背的時間和事件意義內容較多,并且有些相似之處,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分單元記背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齊背,并適當抽點學生進行檢查。這樣學生都會更加注重課堂上老師的互動,會更加主動記背內容。并且老師可以讓一些歷史學的較好的學生定期上講臺來分享自己學習和記背歷史的方法,讓課堂教學“廣泛法”。學生在上臺前的準備過程和上臺時的分享過程也可以再次鞏固復習知識,并且在學生進行分享結束后教師可以進行點評和補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4、注意控制互動“占比”,讓互動成為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強輔助”
歷史課堂最重要的還是講解,有許多知識如果僅僅是學生自己閱讀,就只能是一知半解。所以師生的課堂互動要注意時間控制。例如上述的“學習分享會”就不能成為課堂的主要。每個月一次是正常頻率,互動過多會讓教師不好把握課程進度。例如讓學生提問題的時段也要進行時間限制。教師單向向學生講解內容時要言簡意賅,具有邏輯性和層次性。在互動時,提出的問題也要有階梯感,不宜過于開放,要讓學生的學習層層遞進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結語:
在如今科技發達的條件下,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和生動。課堂互動增多是教學發展的必然,師生多交流可以促進師生關系并且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宋雪輝.淺論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成效的措施[J].學周刊,2015(33)
[2]藍永忠.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教學的有效性[J].課堂教育研究,2018(32)
[3]黃莉.動靜結合,有的放矢——初中歷史課堂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初探[J].教書育人,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