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林樹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小學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心理健康主要指心智和人格朝著正常的軌道發展,在這個信息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會受到各種各樣信息的影響,因此,應該更加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這門學科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價值觀,語文的教學同時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識是一條必走的道路。教育工作者應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摸索,將語文知識與心理健康融會貫通,這樣既可以豐富語文課堂,還可以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促進學生的心理良性的發展,這個問題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究。對當前小學生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探究,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心理健康;文化價值價值觀;人格健全;小學語文
一、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面臨著不同的壓力,當前小學生也會面臨許多壓力,目前小學生心理問題主要包括:自閉、溝通能力不良、自卑、抑郁等,如果這些心理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小學生就會將這些負性情緒轉化為外在行為,主要包括:亂發脾氣、罵人、打架斗毆、偷東西,甚至校園欺凌等。出現這些行為的學生往往都是心理層面出現了問題,一貫地批評對他們是沒用的,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教育工作者要足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根據問題給予具體的建議。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信任和接近老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安全的、和諧的成長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心理支持。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學生是未來的主人,是未來發展的主體,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不能給學生貼“標簽”,對于問題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要深度挖掘學生的內心深處,而不是一貫地批評和貼標簽。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更好地成長,但就現如今的中國家長教育情況來看,中國現在有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正是因為如此家長對她們十分的愛護,甚至于溺愛,這就造成了現在許多的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從而形成了自私的心理,家長的這種溺愛行為還會使孩子造成任性,懶惰的性格,所以家長的這種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
(二)小學生的社會經驗較少
因為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少,對于社會現狀不夠了解,所以很難把握復雜的社會環境,容易受到社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這種情況下也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許多不良影響,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所以在對小學生教育的過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對小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教學,可以有效使得小學生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少走歪路,少犯錯誤。使得其形成一個良好的品格和性格,能夠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使得他們健康的成長。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是現如今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參考最近幾年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小學生現在的自殺、犯罪等情況越來越多,伴隨著現如今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小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的心理變化,身心成長進行合理的調節,已經逐漸成為現如今教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有義務也有責任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所產生的錯誤觀點、錯誤行為進行糾正,使得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一)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并在語文課堂中體現出來。教師在備課時,要將語文知識與心理健康知識融合在一起,語文課程的目標不僅要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還要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教育工作者要構建適合的教學情境,用適合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的反思自我,并獲得心理上的慰藉,比如說: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構建情境,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并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品質,教育工作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發現知識,學習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我。
(二)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會讓學生產生自信的心理,從而擁有滿足感和成就感,使得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得以激發,使得語文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在教師上課過程中對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特別好的時候,應該立刻對學生進行嘉獎,比如,同學在回答問題時,回答得非常好,教師立刻對其進行夸獎,那么學生肯定會被這些夸獎所激勵,下次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當學生的回答有所偏差時,教師應該對其進行鼓勵,問題回答得不夠全面時,教師還可以對其他同學進行提問,讓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補充,這樣既可以使原先的學生保留回答的積極性,還可以保全學生面子,同時還可以激發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所以說,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嘉獎鼓勵,能夠促進學生養成一個良好健康的心理。
(三)利用典型人物來引導學生
現如今新的教材越來越重視人的成長與發展,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把握關鍵,充分利用書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教授給學生,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心理健康教育無形地滲透到語文的授課過程中,讓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無形地接受健康的心理知識,教材包含了許許多多的知識,各方各面都有,既有語言文字故事等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識,而且教材還添加了許多文筆優美、寓意極深的文章,為學生塑造了許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這就形成了一條非常豐富多彩而有趣的人物長廊,教師應該在教授學生認識這些人物所擁有的高尚品德的同時,引導學生向這些人物看齊,以他們為人生榜樣,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讓學生的心理得到凈化,陶冶他們的情操;與此同時,教材中還會有一些反面人物,利用這些反面人物的形象,告訴學生其錯誤所在,引導學生們分辨否定反面人物的錯誤行為,并且和自己的行為做比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努力的向健康的人格和性格發展。
(四)聯系實際以完善學生性格
在小學的語文實際教學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創建一個生活化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良好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實際的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自身優勢,陶冶學生自身的情操,發現學生的錯誤觀點,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糾正和改變,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讓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但能夠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與質量,還可以得到理想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此外,對小學生所存在的錯誤行為和不良性格,老師應當積極地對他們進行教育,說明其錯誤所在并糾正,通過在語文實踐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心理素質以及道德水平,可以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的幫助,使得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和發展。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知: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當前的語文課堂已經不能滿足小學生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時不應只局限在知識的傳遞上,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挖掘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學生更多的潛能和靈感,在語文課堂中引入心理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教師是知識傳遞者,教師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學生之前,首先要保持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專業知識,只有了解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才能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心理進行透徹的分析,給予學生更好的指導。教師在課堂中滲透心理知識時要運用技巧和方法,要自然地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課堂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也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同時根據實際情況,也提出了相應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滿意學生的心理需求,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利用典型人物來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以完善學生性格。以上是具體的途徑,希望能對有關部門有所幫助。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識,從各個方面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也希望對有關部門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徐慧.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9).
[2]田素瓊.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會點滴[J].新課程(中),2017(12).
[3]趙之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5).
[4]巫曉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8).
[5]程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9).
[6]岳廷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J].讀天下,2016(20).
[7]韓玉雙.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
[8]鄒紫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