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敏



【摘要】本文論述現代“小先生制”在體育課堂的運用,提出采取“輪流擔當、預約授課、伙伴推舉、隨機產生”等方式推行“小先生制”,并從“重塑教師角色、變革教學組織形式、創新教學設計、轉變教與學方式”等方面提出現代“小先生制”課堂轉變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小先生制” 以生為本 體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A-0145-02
新課改倡導“以生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文從現代“小先生制”課堂教學新樣態的嘗試、課堂組織形式的探究、師生角色的重塑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力求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長處及發掘自身的潛能,成為他人某一方面的“小先生”,從而體現現代“小先生制”課堂的核心理念,即人人皆為小先生。
一、現代“小先生制”課堂的概念界定
“小先生制”是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在普及教育實踐過程中依據“即知即傳人”的原則,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倡導并推廣實施的一種教學制度和兒童學習制度?,F代“小先生制”是以陶行知所提出的“小先生制”學習制度為思想精髓,從教學理念、組織方式、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的變革和實踐,主要是從單一的“小先生教學生”轉向“人人都是小先生”的多主體合作。
二、推行現代“小先生制”課堂模式的理論依據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論(如下圖)。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教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是我們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只保留5%。塔尖以下的學習方式分別是:閱讀、視聽、演示、討論、實踐,學習效果由上往下逐漸增強。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授給他人”,兩周以后學習者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現代“小先生制”課堂正是通過這種分享式的學習方式,以自學、互學的形式提高課堂效率。
三、現代“小先生制”課堂主要的教學形態
以“小先生為課堂之主人”做理論基礎,以互助合作、平等交流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為依托,“小先生制”背景下的體育課堂組織形式必然會做出相應的改變。
(一)片段式教學形態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
現代“小先生制”課堂的嘗試需要一個逐步積累和培養的過程。在課堂初期,筆者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學習經驗等先采用片段式的方式逐步放手給學生。所謂“片段式教學”,就是選出需要講解的某個動作技能,由小先生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設計、知識講解與學習指導。在片段式的課堂中,小先生的角色可以分布在課的各個環節中,一節課可以由多名小先生共同完成。
(二)全課式教學形態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
跟片段式教學形態中由多名學生擔任小先生角色不同的是,全課式的小先生課堂由一名學生獨立完成。經過長期的小先生實驗課的鍛煉和培養,確實有一部分能力出眾的孩子能夠勝任全課式的授課形式。所謂“全課式教學”,是指某個小先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教學內容和教學材料的設計,整節課都由小先生講解、組織、管理。這種形式對小先生的要求非常高,小先生既要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認真備課熟悉教材,還要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靈活的課堂組織能力,所以全課式小先生教學在高年段的復習課中更為適用。
四、現代“小先生制”課堂在小學體育課堂的推行策略
(一)關注學力弱的學生,采用輪流擔當制
體育課堂小先生要打破終身制,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當小先生的機會。特別是對于一些平時膽小、運動能力弱的學生,更要給予平等的機會讓他們參與。進行了教學后,要及時表揚表現好的小先生,鼓勵表現一般的小先生,讓每位小先生都有成就感,都愿意并且積極去爭當小先生,從而達到“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小先生制”課堂充滿活力與動力。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做小先生的體驗,筆者打破以往只讓一部分能力突出的孩子當小先生的局面,改用輪流擔當小先生的形式。在實際操作中,筆者選擇最常規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嘗試。例如,慢跑和做操是常規的準備活動,對學生能力要求不是很高,以此為小先生嘗試教學的內容,能避免孩子擔憂自己無法勝任任務而產生抵觸、害怕情緒。另外,筆者會經常使用語言激勵的方式,讓孩子放下思想包袱,敢于突破和挑戰自己。在小先生完成教課之后,筆者還會對其表現進行針對性評價,使其受到激勵,若有不足,則能夠及時糾正。
(二)關注有特長的學生,采用預約授課制
當前,隨著家長對孩子體質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孩子通過一些特別訓練擁有與眾不同的技能。為了讓更多有一技之長的孩子能夠獲得展示、分享的機會,筆者會提前一周與這些特長小先生進行預約,每周安排一節課以全課式的方式為他們提供舞臺,讓他們將校外學到的運動技能分享給同學。如此,擔任小先生的孩子不僅能力得到鍛煉,班上其他學生也增加了課外學習內容,可謂一舉兩得,互惠互利(如下圖)。
跆拳道小先生? ? ? ? ? 輪滑小先生
擊劍小先生
(三)關注技能優先的學生,采用伙伴推舉制
通常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程度遠大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生生之間的相互推薦是對伙伴的一種認同,被推薦的學生也會因為同伴的認可而在心理上愿意擔任小先生的職責。
(四)關注全體學生,采用隨機產生制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大膽嘗試以小先生為主的學習模式,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發現問題——探討解放方案——共同解決難題,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營造寬松自主的學習氛圍。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習共同體的形成更有利于“小先生制”的開展。學習中,學生通過一個小問題展開討論和探索,在這個過程自然而然會產生許多小先生,而小先生通過自己的分享可以幫助組內更多的同學解決問題。
五、現代“小先生制”課堂轉變的實施建議
(一)教師角色的重塑
1.教師是課堂的傾聽者。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也是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大先生把舞臺交給小先生,便有了更多傾聽的機會。教師要指導小先生傾聽每一位同學的心聲,并接納每一位同學的疑問和困惑,從而有利于自己課堂的教學設計。
2.教師是課堂的串聯者。讓學生成為小先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袖手旁觀,在整個課堂組織中,教師依然扮演串聯的角色。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教材與學生聯系起來,把某一個學生的發言與別的學生的發言聯系起來,把某個動作技能和別的動作技能聯系起來,借此深化教學中產生的問題。
3.教師是課堂的協作者。我們所期待的理想的教學應該是學生與教師成為合作的伙伴關系,既可以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也可以是大先生向小先生請教,兩者之間平等和諧,相互協作,教學相長。
(二)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
現代小先生課堂要打破常規的簡單的男女生分組模式,更多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成立學習共同體;而小組合作更多采用“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形式。對于教師來說,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才能進行男女混編、性格外向與內向的孩子組合、學力強的和學力弱的孩子的恰當組合。分組后教師也要主動觀察,隨時進行調整,盡量使分組最優化,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還要傳授一定的合作技能和態度。課堂的開始,學生也許并不知道怎樣互助、怎樣分享、怎樣表達,對此,教師要給出適當的建議,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認真傾聽、相互體諒,以及學會怎樣為目標共同付出努力。
(三)教學設計的創新
現代“小先生制”課堂改了過去只注重備教材備教法的做法,變成重點備學生、備學法,主要體現在哪里自學、哪里小先生教、哪里小組合作學、哪里討論、哪里需要教師點撥、目標如何達成等。
(四)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現代“小先生制”課堂也改變了以往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小先生自主設計、管理課堂,成立互幫互助的學習共同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通過教學實踐,現代“小先生制”課堂教學的轉型正在慢慢生成,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為本、以生為本”的理念,由師本課堂逐步轉向生本課堂,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成長的機會,讓他們樂學、會學,人人皆有成為小先生的可能。
作者簡介:秦敏(1977— ),女,江蘇無錫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區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無錫市育紅小學教學處副主任,研究方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