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霆


摘要:關于股票市場是否達到半強式有效是目前金融領域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選取上市公司年報公布這一事件,以深圳市場公布2017年年報的50支上市公司股票為樣本,并采用CAPM模型對我國深圳股市的半強式有效性進行實證研究,得出深圳股市還未達到半強式有效的結論,并結合現狀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半強式有效性年報公布CAPM模型
一、引言
有效市場假說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此理論從被提出來以后,被許多專家學者用來實證檢驗研究,產生了許多非常有價值的研究分析結論,如:吉爾斯德姆和米爾曼(1975)在一篇文獻中的研究提出,單個投資者了解的信息應完全反映在當前的股票價格之中等等。直到現在,有效市場假說在股票市場上的實證分析依舊是許多學者研究的重點之一。
EugeneFama在1970年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這一概念,同時,他還將有效市場分成三種,即:弱式有效市場、半強式有效市場及強式有效市場。這里面半強式有效市場是指市場上所有公開的信息都已經被反映在股票價格中,這些信息包括成交價、成交量、公司管理情況以及其他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等。如果股票市場是有效的,那么投資者可以迅速掌握股市上的信息,股價也會立即做出相應的反映。
中國股市自1989年試點建立發展至今,經歷了29年的探索、改革與創新,已經取得了快速發展并逐漸走向成熟。然而,我國股市目前存在不少問題,如:難“進”難“出”兩難困局,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監管制度不合理、以及投資者非理性行為等方面造成的,股票市場的效率是衡量其是否成熟的一個標準。因此,研究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是否達到半強式有效,對于促進我國股票市場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二、股票市場半強式有效性實證分析
(一)選擇樣本數據
根據2018年深圳市場各上市公司公布的2017年年報,隨機選擇公布年報的50支股票數據,并剔除ST、*ST股。然后以年報公布日T作為基期,向前依次選取120天至公告前20天的數據作為參數估計窗口進行計算;選取公告前19天至公告后20天作為事件窗口進行分析和研究,如圖1。本文以300364中文在線為例,見表1:
(四)結果總結
一是當市場達到半強式有效時,在年報公布日那天,不管是利好還是利空消息,股價都會有一個立馬的上升或者下跌趨勢并保持一段時間。但如圖3所示,公布年報之后,股價一開始并沒有強烈的浮動,而是隨公布日之前的趨勢在平緩上升,隨后甚至出現了小幅下跌,一段時間后才出現股價快速上升的現象,說明股市對消息存在“反應滯后”的情況。
二是從公布日之前的走勢來看,股價呈現上升趨勢,并且中間幾乎沒有下跌的情況出現,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消息還未發布時,股市就已經對其作出了反應,這表明股市存在“提前泄密”的情況,市場對消息的反應是符合實際的。
三是最后10天的收益率大體上保持一致,但也可以看到其中有上升和下降的起伏,說明投資者對信息具有不確定性。另外,公告日后的累積平均超額收益率比公告日前的累積平均超額收益率高,也表明了股市對于信息的反應還是比較充分的,此時大部分投資者都已經掌握該信息,股票的真實價格并未體現出來。
綜上所述,可以判斷我國深市并未達到半強式有效性。
四、提高股票市場有效性的建議
(一)完善、監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不暢通是有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規范信息披露制度,第一有利于市場投資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公司的整體風險程度;其次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許多有效信息,逐步降低證券市場的信息不完全與不對稱,更好的實現證券市場的透明和規范。
(二)提高投資者金融素養
我國證券市場目前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許多投資者由于知識和經驗有限,往往在股票市場中盲目聽從他人意見,“羊群效應”現象普遍存在,缺乏自我判斷能力。投資者應該主動了解上市公司情況和所投資產品的信息,以及國家宏觀經濟以及相關產業等信息,樹立理性投資理念,提高風險防范能力,進一步提升證券投資專業知識水平。
(三)加快運作市場化的步伐
隨著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越來越成熟,應該逐步減少政府對市場的行政干預職能,凡是市場能解決的問題都由市場本身解決。作為市場組織者的證券交易所更應該承擔較大的一線監管責任與權力管理,使股票市場運作能夠更好的符合市場經濟運作的規律,加速證券交易所的市場化進程。
參考文獻:
[1]明隆.中國資本市場有效性實證研究——以上證A股為例[J].統計科學與實踐,2011,(9):30-32.
[2]劉捷,侯衛真.信息經濟學視角下中國股市半強式有效的經驗證據[J].財經問題研究,2018,(3):70-77.
[3]趙昊華.基于中國滬市半強式有效性實證分析[J].金融視線,2018.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