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摘要:在信息媒體的發展過程中,對電視播音的要求逐漸嚴格。播音主持人不僅僅要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也要具有一定-的副語言創作功能,這樣才可以提升播音主持工作效果。基于此,文章主要對電視播音主持的副語言創作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分析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126-01
在新媒體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對于電視播音主持人要求越來越嚴格。所謂的副語言就是主持人發出聲音的動作、表情、服飾等相關因素。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主持人要拓展自己的知識能力,更新知識水平,增強自身的審美等綜合素質能力,在主持過程中要合理的利用各種表情、手勢以及形態語言,這樣才可以提升信息傳播的效果與質量。
一、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規律特征
第一,基于節目特色創作。副語言的創作與節目的內容、風格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基于節目的定位與風格特征合理的創作副語言,可以保障節目播出的效果。例如,在一些講述類的節目中,主持人要靈活的掌握節目內容,沉穩大氣,手勢以及服飾要有沉穩、干練的特征,副語言要符合大眾的審美特征,只有這樣才可以保障副語言合理應用,給觀眾一種行云流水的感覺。而在一些具有綜藝特征的節目中,主持人要通過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通過自己與內容的互動、與觀眾的互動,增強節目的互動性,增強觀眾的滿意度。
第二,基于節目的受眾群體進行創作。節目的收視群體類型決定了主持人的副語言創作的針對性,只有基于受眾群體的具體特征、喜好以及興趣等因素合理的創作副語言,才可以提升節目的效果。例如,在電視新聞播報的節目中,主持人要神情淡定,給觀眾肯定與信任的效果;而對于一些體育賽事的解說,則要客觀真實的表達觀點,通過一些肢體動作強調,讓觀眾可以充分的了解動作的水平以及比賽的制度與要求,進而從根本上提升節目傳到的效果。
第三,有聲語言的合理創作。有聲語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觀眾帶來引導,激發觀眾的共鳴。而主持人在應用副語言的過程中要保障其與有聲語言之間的協調性,要重視有聲語言的韻律修辭等細節內容,要通過有聲語言與副語言之間的合作,構建良好的氛圍,構建立體、失效的傳遞模式。根據具體的節目類型,適當的轉換主持的風格特征,利用自身的應變、副語言的搭配以及組織能力提升節目的效果。
二、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以及應用規律
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創作以及應用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特征,要強化電視播音主持表情語言,規范播音主持體態儀表語言合理利用播音主持手勢性語言。在實踐中其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強化電視播音主持表情語言。在電視播音主持的副語言體系中,表情語言是較為關鍵的內容,播音主持工作中產生的效果也較為顯著。對此在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副語言創作中,就要將表情語言作為重點內容,在基于電視節目特征為基礎的同時,合理運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語言,融合各種電視節目效果,增強對受眾的吸引力。
第二,規范播音主持體態儀表語言。在創作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的過程中,要掌握內在的規律特征,重視體態儀表語言,規范體態儀表語言,將其作為豐富與創新節目副語言的關鍵內容,進而增強節目的效果。在對播音主持副語言強化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凸顯副語言的引導性作用,增強節目的影響力,規范語言動作。例如,在法制類的節目中,主持人要體現親民性與莊重性,增強群眾的認同感。對此,衣著以及表情要得體:而娛樂類型的節目,則要時尚、活潑、幽默,滿足娛樂性的定位。也就是說規范約束電視播音主持人的體態儀表合理規范,可以促進節目的規范化發展,這對于電視播音節目的發展具有推動性作用。
第三,合理利用播音主持手勢性語言。在副語言體系中手勢語言是較為重要的構成元素,在創新節目播音的主持工作過程中,合理的應用手勢語言,可以增強節目的藝術效果,可以提升播音主持與受眾群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進而提升節目的整體質量。在進行電視播音主持手勢副語言創作中,播音主持人員要區分一般性的生活語言明確,科學合理的應用規范性語言,進而避免對手勢語言產生誤解,為了在電視節目中凸顯手勢語言的作用,要基于特定的規律結合手勢語言與播音主持工作。例如,在一些訪談類的節目中,可以通過手勢語言結合內容,基于手勢語言基礎之上,提升節目效果,進而增強電視節目的播音效果。
三、結語
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觀眾對媒體要求的不斷提升,對主持人的要求與評價也更為多元化。在實踐中要想提升播音技巧,就要重視副語言,通過副語言傳遞內在的情感與信息,通過衣著、神情、妝容、動作等傳遞信息,保障其與節目受眾群體以及內容、風格配套。在副語言的創作過程中要具有針對性與規范性,基于實際狀況合理創造,進而利用副語言充分的渲染節目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