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密密
摘要:瑤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瑤族服飾神秘而豐富,大多是因為服飾上獨特,生動的服飾紋樣。每一種紋樣的流傳和發展都有其發展的淵源,包括歷史的變遷,自身的生活狀態,民族的信仰,巫術崇拜,群體認同,生活狀態的表現方式和自身情感的表達等等,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類型,使其不斷豐富,形成了古老神秘的瑤族服飾。
關鍵詞:瑤族服飾;人形紋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144-01
一、人形紋的含義和起源
(一)人形紋的含義
人形紋是在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中在石器、墻壁、生活用品、服飾、陶器繪制的關于自身形象的紋樣,用來記錄了悠久漫長的歷史和文化積淀。他即是對自身的記錄,也是對歷史的記錄,是歷史長河的見證和人類思考自己本身的進程。
(二)人形紋的起源
人形紋的起源要追溯到很久遠的新石器時期晚期馬家窯文化,是存在于約公元前3300到2100間甘肅西部、青海東部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她創造了輝煌的彩陶文化,達到了世界遠古彩陶史的頂峰。當時人們會在陶器上繪制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狀態和形象來記錄生活增添生活樂趣,便有了陶器上的人形紋。
二、瑤族服飾人形紋的成因
(一)歷史遷徙
瑤族是一個遷徙不定,不定安居的民族,早期的瑤族生產屬于刀耕火種的游牧農業。刀耕火種,食盡一山,則移一山。瑤族遷徙十分頻繁,瑤族人在不斷遷徙過程中,為了保護族人,保護農耕和狩獵的成果,他們會選擇集體作業。與此同時同胞們在不斷的遷徙過程中不斷地損耗,人丁凋零,所以說繁衍后代,子孫延續,人丁興旺對瑤族人來說非常的重要,是一切生產勞動的前提和基礎。所以說,瑤族人希望人口眾多是他們的心愿。在衣襟、頭巾、褲邊等塊狀面積出現成排的人物形象希望人丁興旺。
(二)祖先信仰
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圖騰崇拜在各民族間十分普遍,有奉犬、蛇、鳥、虎等動物為圖騰的,流傳最久的數苗族瑤族的龍犬圖騰,流行于最久遠的圖騰崇拜,他可以追溯到關于盤瓠,龍犬是瑤族神話中的瑤族人民的祖先,相傳古時候,平王與高王交戰,久攻不下,平王懸賞皇榜,凡能取高王人頭者將三公主賜之為妻。高王兇狠驍勇,無人敢應,只有瑤族祖先“盤瓠龍犬”揭下皇榜,龍犬設計接近高王,并取下首級回朝,平王信守承諾,將三公主嫁給龍犬,賜予封地。龍犬白天為犬,晚上可化為人形,與三公主生育了六兒六女,十二姓,便是瑤族的祖先,人形紋的出現也歸結于祖先信仰。
可以化為人形的龍犬形象最終還是歸結于人形,有像人形的龍犬祖先形象,表達了瑤族人對祖先的崇敬和對祖先的信仰,敬畏之情,顯示出崇高偉大的祖先和祖先威嚴不容小視,神不容置疑,所以說從祖先信仰,圖騰崇拜這里講,人形和神話的結合使人們可以把族人祖先的形象襯托的更為神秘,人形紋的出現和大量使用也就不足為奇。
(三)生活狀態
進入大山區的瑤族,地廣人稀刀耕火種,這種生活注定使他們更加重視繁衍后代,重視族人,使他們通過繁衍子孫進一步生活。另外瑤族人民有豐富多彩的生活習俗,是瑤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宗教信仰,瑤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瑤族信仰眉山教,這是道教與巫教結合形成的一種宗教。瑤族一般通過唱歌跳舞節日等途徑建立感情,節日也有各種各樣,大節有清明節、吃心節、逃良國、倒土節、盤王節、春節,小節幾乎每個月都有,每個月的節日和他們的婚俗都是建立在族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尊重理解的基礎之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更加的緊密團結,例如他們手拉手跳舞唱歌的場景,就和瑤族服飾中人形紋手拉手的場景一樣,他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娛樂方式都和族人之間的互動有密切聯系,都來源于瑤族人的生活和共同信仰。
(四)情感表達及美好愿望
瑤族人通過人形紋表達自己所處的生活狀態,和表現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通過具象化和抽象化的人物形象秀在自己的服裝上,是他們一種獨特的表現方式,例如在大大小小的節日上,如女兒節、歌鳥節、晾衣節、臺望節、成人禮相親許愿等來表達自己歡快歡喜幸福的感覺。
另外,瑤族在歷史上屢遭不公,一直處于被漢族以及其他統治者剝削和本民族內不同支系混戰中,在山地生活的民族中,生產工具及武器都相對落后,人多勢眾在生產、遷徙、以及戰爭中都起到絕對作用,導致他們有強烈的部族人丁興旺、繁榮昌盛的愿望,服飾上的反復多排出現的小人既能壯大他們的內心,又代表了這種意愿,裸露著巨大生殖器的男性人形,也反映了這種意愿。總之,瑤族人的這種美好愿望集中展現在瑤族人的成排成片的服飾中,也就是各種各樣的人形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