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露倩 黃譯禾
摘要:紹興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富繞。當地的古建筑資源,具有獨特的地方性藝術語言魅力和文化價值、審美價值,能體現出特色的地方性和文化的傳承性。在我國美術新課程的發展過程中,開發當地特色的校本美術課程的觀念逐步受到大家的歡迎,全國各地的中小學也正積極探索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研究采用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實地調查法、案例分析法、文獻研究法)旨在闡述紹興當地特色古建筑進入中小學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積極響應了開發校本美術課程的新潮,并在調查研究中開發適合紹興市中小學美術課堂的校本美術資源,促進紹興市中小學校本美術課堂的發展。同時也為紹興特色古建筑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再生能量。
關鍵詞:美術新課程;紹興市;校本美術課程;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198-01
一、紹興市校本美術課程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研究的背景。21世紀是全球化發展的時代,伴隨著社會科學文化和技術的發展,教育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中小學美術課程與教學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紹興市其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研究以紹興當地特色古建筑為例,挖掘紹興古建筑的藝術語言、文化價值、審美價值,致力于探索開發適合紹興市中小學學生發展的校本美術課程。
2.研究的意義。研究旨在結合中國紹興地區特色古建筑文化資源,來完善紹興地區的中小學美術教學課程,從而更好地優化了教師的教學,豐富了教材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促進了紹興古建筑的文化傳承與發展。這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并學習紹興地區特色古建筑文化,促進了學生的興趣發展和創新思維的提高。同時以紹興特色古建筑文化的資源提取作為源點,以提高中小學學生的興趣愛好為線,讓中小學學生學習和汲取紹興特色古建筑文化。并在學習汲取的同時注入新的血液,促進紹興特色古建筑文化的傳承與再生。
二、紹興市校本美術課程研究的相關文獻
1992年,教育部門公布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和《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美術教學大綱(試用)》中包含了與課程資源開發相關的條文。如,“要按10%一20%的課時比例補充鄉士教材,以反映當地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實際”,“美術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少而精并盡量注意學科問的聯系”,“課外美術活動是學校美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這兩個大綱從開發鄉土教材,注意學科問的聯系、開展課外美術活動以及增添教學資料和設備等多角度拓展了美術課程。
學者錢初熹在《美術教學方法與理論》一書中,詳細介紹了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方法,為校本美術課程開發提供了方法與指南。學者候令在《新課程課堂教學專題培訓·小學美術:如何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資源》中詳細講解了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資源的方法。此外,全國各地的中小學也正積極探索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如上海的中遠實驗學校、江蘇的五愛小學、紹興的高級中學等,在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
三、紹興市校本美術課程研究的內容
針對紹興特色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水鄉特色進行調查,挖掘與提取紹興特色古建筑的文化內涵、藝術語言和審美價值,探討其編入校本美術課程的可行性與必要性。最后,列舉經濟發達地區和紹興本地的中小學校本美術課程,對其中的成功和失敗案例進行分析,借鑒經驗、避免的誤區,并結合紹興市特色的建筑資源,重點挖掘以紹興特色的古建筑為例的中小學校本美術課程。并對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反思與總結,進一步展望紹興市中小學校本美術課程開發的前景和中小學學生對紹興特色古建筑的傳承與發展。
四、結語
本研究以紹興當地特色古建筑為例,通過挖掘紹興古建筑的藝術語言、文化價值、審美價值,開發校本課程,達到引導學生形成保護、傳承與創新紹興古建筑的目的。對學生探究美術與自然,美術與生活,美術于建筑之間的關系,促進紹興本地建筑發展與豐富美術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紹興市特色的校本美術進行研究具有較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