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云教學平臺”以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應用進程,有利于早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智慧云教學平臺”融合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等高精尖技術實現,同時面向教育管理機構、學校、教師、學生和家庭提供教育信息化服務,是符合國情的泛教育生態云平臺。平臺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降低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最終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持續性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關鍵詞:智慧云;教學平臺;應用研究
在全球信息化發展的浪潮中,我國政府始終關注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特別是90年代以來,這種關注體現在國家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與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政策法規,同時,在不同時期國務院及各部委,陸續推出相關文件,對如何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變革與創新,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的目標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 “智慧云教學平臺”的概述
“智慧云教學平臺”以提升全國各地區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應用,實現教育現代化為目標,是集教、學、考、評、管、學習空間、家校共育為一體的“網絡學習人人通”。
“智慧云教學平臺”以國家各項法規和政策為指引,不斷融合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等高精尖技術實現,同時面向教育管理機構、學校、教師、學生和家庭提供教育信息化服務,是符合國情的泛教育生態云平臺。平臺以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降低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率,最終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持續性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
二、 “智慧云教學平臺”的應用意義
“智慧云教學平臺”通過統一化的平臺同時服務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學生、家庭等所有的組織或用戶,并對其中每個組織中的每一類用戶都提供個性化的特色服務,不同組織中對應身份角色不同的用戶都有各自獨立的應用功能。
(一) 教育機構
實現不同層級的教育機構對內部的部門、學科教研、員工進行管理,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對平臺各類功能的權限分配,實現個性化、特色化的管理。教育機構主要功能以管理為主,提供所轄學區內學校、教師、學生開展各類教、學、考、評、學習空間、家校共育等活動的實時數據信息;主要包括個體和群體、教師和學生實時呈現的教學評價和學習評價、教學軌跡與學習軌跡;同時支持以信息化方式開展各類管理、教學、教務、教研、教育資源調度等活動。
(二) 學校
實現學校對內部的部門、年級、班級、學科教研組、教師、學生、教材(校本教材)等進行管理,可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對平臺各類功能的權限分配,實現個性化、特色化的管理。學校主要功能以滿足常態化的信息化教學為主,提供教師、學生和家長以開展教、學、考、評及學習空間和家校共育的各類功能。
(三) 教師
以降低教師負擔,提升教學效率為宗旨,實現實時、智能化的個體與群體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學習軌跡記錄。支持作業、考試的智能批閱,授課工具及授課素材的自動匹配,支持開展協同備課、小組備課、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研、家校共育等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智能學情分析輔助進行因材施教。
(四) 學生
平臺線上虛擬教學環境與學校、班級和家庭教學環境相融合,為學生提供更進一步調動學生自驅力、解決非智力因素干擾的宏觀教學環境。融合游戲學習、競技學習、社交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降低學習負擔,多種機制和措施提升學習效率,通過平臺打破時間和空間對學習的限制。同時支持學生參與各類學習活動、素質拓展活動、興趣培養活動、愛國主義活動,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五) 家庭
實現對家庭內部成員和孩子的管理,可根據家庭實際情況分配對應權限和功能。以突破時空限制,關愛留守兒童,促進社會和諧、家庭美滿為主,幫助家庭實時掌握融合學生家庭、學校在內的全方位的成長軌跡和學習軌跡,包括學生各個學科學習效果的實時評價。多種方式幫助家庭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支持開展和參與家校共享交流、家庭共享交流,生命教育、素質教育等活動,促進家校共育。
三、 “智慧云教學平臺”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智慧云教學平臺”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深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和整合為核心,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智慧云教學平臺”的應用,有利于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教育管理、教科研和服務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探索教育信息化環境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學應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發展路徑和方法,實現教育教學管理、課程管理、在線練習評測、備課、資源管理的數字化和信息化,促進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變革,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學生學習、學校管理和教學能力的融合,即做到“四融合”。
(一) 教學內容融合
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變傳統單一的以文本表示知識的形式,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借鑒當前比較流行的翻轉式課堂、微課程等在線學習模式,建設一套與學科內容緊密融合的教學課件和案例。
(二) 學生學習融合
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實現教學資源配置、教學過程優化和學習效果評價等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協作式的學習。
(三) 教學能力融合
教師通過調用區域、全國的優質教育資源,利用最新教育技術服務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理念、能力和水平,推進大數據采集和分析運用,推動教師備課、教學、輔導、評價和管理方式的變革。
(四) 學校管理融合
建設和完善市、區、校三級教育教學信息管理平臺,對學校辦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進行統籌管理,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和運作效率,實現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的融合,為學生培養、學校管理提供全面支撐,實現教育教學管理現代化。
總之,普及和應用“智慧云教學平臺”是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力抓手;是融合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基于互聯網等高精尖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深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和整合。“智慧云教學平臺”的應用有利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有利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實現教育教學數字化、信息化、現代化的保障。
作者簡介:
孫凱清,河北省滄州市,河北省滄州市教育局裝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