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的高中生對文本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情感閱讀的認知能力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學習語文、愛上語文,便成了高中語文教師一個不可忽視的任務。只有在這一時段讓高中生在潛意識中形成對語文的學習能力,才能在今后的語文運用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課外閱讀的方法和效率如何有效地提升也是重要的手段,我們要發揮好通過課外閱讀學習到的知識通過內化于心的方式,求得語文的共同進步。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方法;教學方法
課外閱讀,通過字面意思,我們不難看出,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需要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這一要求中確定了我們教師要指導高中生們進行課外閱讀的實踐,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和健全的人格。
一、 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高中生閱歷尚淺,在社會生活中一直處于學校的保護之下,課外閱讀的機會還比較少,在對照課標進行課外閱讀教學的機會也比較少,有時的課外閱讀只是膚淺的泛泛而讀,沒有深入內部,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和心路歷程。因此,對于很多的高中生來說,課外閱讀時間很少,機會也很少。很多高中生局限于課內的閱讀,沒有將閱讀面拓展至課外,也沒有將自己的情感體驗代入閱讀之中,只是單單完成任務進行課外閱讀。高中生閱讀時還普遍存在著泛泛而談的現狀,沒有將自己的情感進行升華,也沒有將閱讀的靈感進一步發展,這樣的現狀導致學生沒有很好地利用好課外閱讀的機會和文章,囫圇吞棗,沒有進步。
二、 高中進行課外閱讀的意義
如果高中生們可以在入學之初可以增加閱讀面,讓學生在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之后,體會“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感覺。當反復地投入課外閱讀的海洋之中時,便會產生一種神奇的靈感,有益于我們以后的身心發展。多多地進行課外閱讀有助于激發課外閱讀的靈感,讓高中生對語文的魅力更加心領神會,不僅局限于課堂,更是大千世界的代言。高中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這樣的優勢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能力,真正讓課外閱讀發揮功用,滲透入學生的生活。
三、 高中生以課外閱讀方法及實踐意義
(一) 加強對課外名著、經典的閱讀
在高中階段學生閱讀哪些刊物、哪些內容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高中的學生世界觀還未完全形成,只有在這一階段教師能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養成良好的世界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名著、經典帶給人的是心靈上的震撼,也是一種強大的動力所在,只有加強高中生對適時年齡段的優秀作品閱讀,才能提升高中生的情感閱讀品味,讓高中生在情感閱讀方面有所提升。同時課外閱讀的啟發也來自經典的作品,從而對學生的寫作素材得以增進,例如,教師們可以引導高中生課標中要求學生閱讀的《論語》《孟子》等文化經典著作,閱讀《三國演義》《紅樓夢》《家》《邊城》等小說,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劇本、語言文學理論著作,對文學名著的閱讀不能僅僅是表面的閱讀,而是將其中的情感升華,讓我們動情的地方加以賞析。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紅樓夢》時,其中每個人物的出場都有一定的手法,對肖像、穿著打扮都有經典的描述,教師就能讓學生加以總結,讓課外閱讀不僅僅是“讀”,更要讀出妙趣,提升自身。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帶動下,自己能在今后的寫作作品中體現出來;再如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就是一條感情線,如何能將這條愛情線描述好,故事穿插的錯落有序,都是曹雪芹的寫作手段,而讓學生課外閱讀《紅樓夢》全文就是為了體驗閱讀的快樂,感受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同時可以取長補短,將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提升上去。
(二) 開設專題的閱讀角,規定固定的閱讀時間,培養高中生日常閱讀意識,形成以讀促寫的習慣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提高文學素養和文學修養的有效手段,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給語文教學加鈣的過程。因此,在學校的校園建設中除了圖書館以外,可以在班級建設一個供學生課外閱讀的閱讀角,在這里可以共話閱讀的心得,這樣一來,對學生是激勵閱讀的作用,同時可以以閱讀角的名義開展閱讀比賽,讓學生不是干巴巴的閱讀,也能融入比賽的模式,來展示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同時閱讀角的負責人,可以建立學生閱讀提升檔案,每一次學生在這里閱讀的時間和參加比賽的成績都可以計入成長檔案之中,在今后的期末成績測算中,也以適當的比例計入其中,不斷培養學生日常課外閱讀的習慣,真正將課外閱讀的激勵作用發揮到極致,也能豐富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在今后的寫作中不至于詞窮,也不用再是無病呻吟,而是有感而發,由情所動。教師也能選派高中的語文教師加入其中,對檢驗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作為評判人,和學生共同交流閱讀心得和閱讀美文,這樣對學生更是一種激勵和指導,讓學生真正能體會情感閱讀的益處,從而發揮課外閱讀實踐的功用。
四、 小結
想要教好我們的學生,讓他們能夠有對文章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不僅要通過課內的閱讀實踐,還要依靠課外閱讀的訓練進行對照練習,這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而審美教育要求我們的同學們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課文中的景象變成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感,將文字所描繪的景色變成自己見到過或者聯想成自己見到過的景色,從而加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難點就不能單單靠課內的閱讀,更要依靠課外的補充。
參考文獻:
[1]朱永新(譯),霍姆林斯基(著).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05).
[2]袁俊偉.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方法探討[J].文學教育(中),2014(2):116.
作者簡介:
王萬能,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