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芝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的過程。但是,細細品味當下農村語文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為了準確把握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向,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這些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值得我們進行分析并嘗試提出其改進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效率;改進策略
一、學生在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學生的朗讀效果不理想
學生朗讀時經常出現漏字、錯字、加字和不通順的現象,出現此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多,另一方面是受所處的環境的影響,比如受當地方言的影響,還有就是與教師自身的語文朗讀功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二)學生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和興趣
有些小學生一到上課就打瞌睡、不能專心地聽講,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課堂上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聽不懂,完全不會,因而使學生喪失了語文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其注意力自然而然難以集中到課堂上來。所以,學習困難生中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上課不專心、打瞌睡等不好的學習現象更為普遍。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備課不充分
在貧困的農村,有這么一個現象:由于大部分的語文老師都是班主任,平常的班級管理及日常瑣碎的事情較多,從而導致教師沒有充分的時間及精力去備課。備課不充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沒有備課或形式上的備課,缺乏實質性的思考。
2、教參式的備課,只是照搬照抄的按照教參上的要求進行,沒有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備課,缺乏一定的對象性。
(二)教學時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很多教師自己都沒深入專研教材,沒有具體掌握哪些教學內容和哪些教育目的存在什么樣的內在聯系,這樣的教學目的就空洞無主。然而很多教師就在課堂教學上存在此類問題, 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都會參考教案教參。這樣,往往是信手拈來的教學資源,沒有更多地去考慮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否真的符合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要。
(三)教學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評價能力不強
在新授課中,教師會經常這樣提問:“你們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呢?學生的反應很強烈,可是教師是怎樣處理的呢?要么不給予理睬,要么草率的給個評價便忙于引入自己預先的教學環節。在這樣的教學程序中,教學就成了完成教案的教學,學生按教案設想做出的回答就是教師的滿意答案,而教師能引導學生做出符合教案的答案才是教師的能力。在學生回答問題后,“你真棒”“好”的評價貫穿整堂課,而忽視學生眼神、面部表情、動作姿態的現象比比皆是。在課堂教學中。很多的教師往往沒有用親切的話語,滿意的笑容,贊許的眼神來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器重、關切及期望。
三、學生方面的對策
(一)關于預習方面的對策
學生平時預習時間稍長或較短甚至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考慮如何降低學生的預習負擔及其引導學生養成適合自己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引導學生學會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收集相關的預習資料, 從而使學生更好把握文本,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關于朗讀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的老師把朗讀當作一個伸縮性最大的環節對待。教師講解所學課文后,如果剩下的時間多的話,就多讀讀,剩下的時間少的話,就少讀讀,有的干脆不讀,這樣顯得朗讀在教學過程中只起了填空的作用,這樣的朗讀是毫無目的的,教師講得眉飛色舞,而學生讀起來依舊疙疙瘩瘩,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1、具體要求
(1)朗讀的要求要明確。
朗讀的質量標準就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否則就達不到正確表達文本的意思。
讀得流利就是不讀破句,讀的速度近似于平常說話的速度。流利不是讀得快,而是不斷續,要連貫。
讀得有感情,就得把握好重音、停頓、語調等。
(2)具體指導學生的朗讀
具體指導,就是不能夠籠統的進行指導。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有必要進行示范,并引領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以達到情緒飽滿、抑揚頓挫的感覺。
(3)方式的多樣化
朗讀的方式允許多種多樣,可以齊讀、個別讀、輕聲讀、分角色讀等。
2、朗讀策略
(1)多讀
教師要求學生花時間多讀。比如在上課預備鈴響后便開始讀書,雖然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但日積月累,也能積少成多,同時在課堂上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
(2)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
任何好的教學理論都需要由教師去貫徹執行,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說,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能力直接決定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在平時也應多看有關朗讀方面的書籍,注意提升自己的朗讀水平,以便在給學生的朗讀訓練中起有效的引領和指導的作用,教給學生有關的朗讀技能。
四、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應采取的策略
(一)認真編寫教案
教師要編寫詳細教案,加強其創新性、可操作性,并且項目齊全,注意寫教學反思,從課堂的得失,分配課堂教學,從而進行總結和反思以便更好地促進語文課堂教學。
(二)確定教學目標時應注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并在教師致力于“學”服務于“學”的教學過程中,體會讀中思讀中悟的感受,享受讀書的快樂,鼓勵學生多讀,多讀是促進小學生人文素養的整體形成和提升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三)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
心理研究表明:聽說的學習效率為30%,視覺通道的學習效率為50%,而復道的學習效率最高,達80%左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極度安排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活動十分重要。教師需要精心設計練習的重難點,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的范本,要在模仿式的練筆中積累內化語言。
1、教師也得注重積累
教師在平常也得積累名言佳句,首先熟讀教材,特別是背誦好的篇章、好的片段,和學生共同積累,做到言傳身教,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對學生的閱讀、習作的指導就有了活水源頭。
2、教學生學會積累生活中的好資源
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強調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加強語言的運用。
3、聽說讀寫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貫穿于整個課堂,認識到全體學生是課堂的對象,要有層次的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情境,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M].2011
[2]劉詩偉,小學語文教學論[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湖南省郴州市安仁縣洋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