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著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謠言成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威脅。高校應做好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課在意識形態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以應對這一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謠言;意識形態安全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5-0196-03
一、網絡謠言的概念與特征
(一)什么是網絡謠言
關于謠言,大家一致認為其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捏造。卡普費雷認為,謠言“一般以口傳媒介的方式在人們之間流傳,缺乏具體的資料以證實其確切性,并在未經官方證實的情況下廣泛流傳”[1]。在這里,卡普費雷對什么是謠言做出了經典的解讀,指出了謠言的本質。但在當今互聯網背景下,謠言的傳播途徑不再是以口傳媒介的方式進行了,網絡謠言成為當今謠言的主要傳播方式。網絡謠言是指以網絡為載體而傳播的未經證實的、以突發事件或社會熱點為論點的輿論虛假信息[2],它與其他謠言的區別主要是載體的不同。
(二)網絡謠言的特征
首先,網絡謠言傳播速度快。傳播速度快是網絡的一個重要特征,一則小小的謠言通過網絡途徑可以瞬間傳至無數用戶手中。特別是自媒體時代,謠言制造者通過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平臺散布網絡謠言,吸引不明真相的網民關注,隨后眾多網站為吸引眼球跟風炒作,最終使謠言在互聯網或現實生活中由于關注、轉發和評論的大量增加,其影響力被成倍放大。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 7.51 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 1992 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 54.3%,較 2016 年底提升了1.1 %。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7.24 億,較 2016 年底增加了2830 萬人。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 2016 年底的 95.1% 提升至 96.3%。手機的更大普及,使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更快。以前,人們了解信息還要使用電腦,而手機的便捷性更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方便。更快、更廣泛、更便捷成為網絡謠言與傳統謠言的一個重要區別。
其次,網絡謠言破壞力大。網絡謠言影響社會穩定,許多群眾性事件的發生,跟網絡謠言的傳播是密切相關的。如某某地區發生地震的網絡謠言迅速傳播后,會引起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網民大量傳播,在社會上引起一片恐慌,給民眾精神上造成了極大傷害,也給政府管理帶來了隱患,破壞了社會秩序,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當前,政治謠言在網絡謠言中的比重比較大,這跟人民對政治參與興趣的提高及人民越來越希望了解黨和國家的政治信息有關。然而,許多人對一些正常的、公開的政治新聞總是不愿相信,偏相信一些所謂的政治“內幕”“野史”等。網絡政治謠言破壞黨和國家形象,導致黨和國家公信力下降。如通過各種手段,對一些國家和黨的政策采取歪曲、捏造等形式詆毀黨、政府及政治人物的形象,導致黨和政府的信任危機。網絡謠言的破壞力還體現在其他一些方面,還有的網絡謠言可能影響到國民經濟。如有的人為了自身私利,對國家經濟政策進行抹黑,引起股市動蕩,從中牟利等。因此,網絡謠言的破壞力是全方位的,從個人到社會再到國家層面,網絡謠言都可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最后,網絡謠言查處難度大。由于互聯網具有虛擬、自由、匿名和多變性等特點,網絡謠言查處難度很大。一是謠言來源難以掌握,在網絡上發布謠言的人一般都是匿名在網吧等公共場所發布,不能準確掌握發布者的意圖,也不能及時對發布者實行監控等制止謠言的發布。二是對其是否為謠言不能準確判斷,謠言一開始出現的時候,一般都是以“真相”的幌子進行傳播,等網絡謠言被確認為謠言時,控制起來就比較困難了。三是網絡謠言處罰力度小,有的人在網絡上傳播謠言,并沒有受到相關的懲處,使其覺得傳播謠言不是什么大事。因此,傳播網絡謠言的人越來越多,有種法不責眾的意味。
二、網絡謠言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挑戰
高校是一個開放自由度比較高的場所,大學生通過網絡能夠接觸到很多新的知識,通過網絡能夠開闊視野。但大學生還處在不成熟階段,對網絡上的信息分析和判斷有時候會出現偏差,一旦遇到網絡謠言無法做出理性、正確的辨識,很容易參與其中,成為網絡謠言的接收者和傳播者。這給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帶來了困難。
(一)互聯網背景下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
首先,互聯網增加了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途徑。科技的發展,使網絡上各種文化平臺日益興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途徑,彌補了高校在進行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時的各種不足,如傳統教育內容局限性、單一性和滯后性等問題。借助于互聯網, 大學生能了解國內國際形勢;網絡傳播的快速性、實時性,也有助于大學生對于政治、經濟、文化和民生等信息的有效吸收,增強了學生的政治興趣和生活熱情。
其次,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主體是好的。總體來說,當今中國大學生依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踐行者和傳播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吸收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結合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和西方優秀價值而形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意識形態的主要內容之一,要進行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與弘揚,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較為重要的方式。新時代的大學生整體上都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要求自己,做一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人,為推動一個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再次,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也遇到一些新挑戰。如西方國家通過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特別是把爭奪大學生作為重點。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家意識形態滲透帶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欺騙性,如打著普世價值觀來推行西方意識形態思想等。大學生處正處在思想轉變的關鍵時期,人生觀、價值觀正處在形成階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這個階段更加要求有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使其認清西方意識形態的本質。特別是在網絡謠言盛行時期,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面臨的挑戰愈發嚴重。
(二)網絡謠言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挑戰
一是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方式構成挑戰。傳統的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方式,特別是高校的“兩課”課堂教學,但這種傳統方式主要是通過理論灌輸來進行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穿插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理論灌輸的優點是能夠給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引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中起到理論支撐的作用,能夠維持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中的主導地位。但是灌輸式的方法有其自身缺點,特別是在網絡條件下,其內容陳舊、教師講授大部分是照本宣科、與受教育者的實際聯系不緊密、不考慮受教育者的感受等問題,令受教者產生其不切實際、假大空的想法。因此傳統的意識形態教育方法不能適應時代潮流,也不能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往往達不到理想效果。在網絡時代,網絡謠言以互聯網為傳播媒介,在信息傳播上不對稱、不透明,往往采取匿名等方式傳播。當大學生接觸到網絡謠言時,由于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不足,各方面尚不成熟,一些立場不堅定的、思考問題不夠理智的學生最容易受影響,特別是對傳統意識形態教育方式的逆反心理,使其成為網絡謠言的接收者、傳播者,嚴重影響主流意識形態在高校中的地位。
二是對高校教師素質提出挑戰。首先,其對教師本身政治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看待網絡謠言,教師本人,特別是“兩課”教師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如果教師自身對網絡謠言不能從根本上把握主流意識形態方向,往往容易在網絡謠言上犯政治錯誤。一些教師有時候在課堂上講述無法證實的網絡信息,甚至傳播網絡謠言,挑戰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安全。這要求教師本身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對網絡上的政治謠言能夠辨別是非,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導。
其次,對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提出了新要求。網絡謠言一般都是通過“真相”的方式進行傳播,這對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是一種考驗,教師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判斷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了解網絡謠言的本質,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然,這種知識是多方面的,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也有網絡技術知識、心理學知識和應急處理問題的能力等。
再次,對教師道德素質提出了新要求。中國歷來是比較重視道德要求和道德倫理規范的國家,道德素質是一個人的基本要求,教師可通過良好的道德素質的人格魅力引領學生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使其自覺抵御網絡謠言。網絡謠言的發布者大部分道德素質比較低下,如果教師自身的道德素質也不高,不僅不能很好地規避網絡謠言,甚至會被網絡謠言所蠱惑,成為網絡謠言的傳播者,這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維護更困難。
三是對意識形態安全監管的挑戰。網絡謠言的匿名性和傳播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監管帶來了難題。
首先,需要大量增加網絡監管人員,許多網絡謠言在高校的傳播,都是利用校園網絡管理機制不合理、監管人員不足而造成監控不力的弱點,使謠言在校園內肆意傳播,造成惡劣影響。其次,監管機制不合理,高校對網絡謠言的監管,沒有形成一套從學校到教師再到學生的立體狀的監管體系。如網絡謠言發生后,誰應該對謠言負責,沒有從體制機制上進行責權劃分。對意識形態安全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沒有相應的體制機制去制止,使謠言的破壞力進一步擴大。再次,高校網絡信息發布平臺監管不力,一些學校的校園論壇監管處在無序狀態,網絡謠言趁著網絡監管不力的缺口進入校園網絡,并肆意傳播,加上無辨識能力的大學生的傳播、轉載、評論,網絡謠言甚至會引發一場輿論事故。這會造成學生思想上的混亂,一些非主流意識形態必然會在高校大行其道。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路徑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
要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抵御網絡謠言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影響,必然要抓住高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3]。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高校黨建工作強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4]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貫穿于課堂教學、研究和管理等各個方面,如何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面對網絡謠言的影響,最關鍵一點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在互聯網背景下,各種意識形態充斥網絡,這給馬克思主義對意識形態的指導帶來了一定挑戰。因此,高校在面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尖銳復雜的新形勢時,要加強對互聯網的領導和管理,牢牢把握住互聯網領域內的政治方向,從多角度全方位維護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指導地位,特別在涉及一些重大政治問題和原則性問題上,要增強馬克思主義指導的主動性,確保高校意識形態的正確方向。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5]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面對未來謠言,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意識形態教育的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到學生的網絡學習和娛樂休閑之中,堅定網絡陣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引領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指引,才能全面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涌入,抵御網絡謠言對高校意識形態的破壞力,才能確保高校意識形態的安全。
(三)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課意識形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主渠道,這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是思政課教師自身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學習,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自覺在課堂上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其次,思政課要培育學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使其自覺抵御西方意識形態思想的入侵。再次,要加強學生的網絡文化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網絡觀,這其中包括正確的網絡道德觀、網絡價值觀和網絡人生觀等。
四、結語
網絡謠言由于其自身特點,逐漸成為謠言傳播的主要途徑,其破壞力和影響力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在當今高校,防治網絡謠言成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中之重,這不僅體現在思想的重視上,更體現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之中。高校要從學校層面和學生層面齊抓共管,把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落實到每個人心中,只有這樣,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才能搞好,主流意識形態才能占據主導地位。
[ 參 考 文 獻 ]
[1] 卡普費雷.謠言[M].鄭若麟,邊芹,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8.
[2] 曹勁松.政府網絡發言[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148.
[3]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EB/OL].[2017-10-18].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5155.html.
[4]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Z].[2014-12-29].www.gov.cn.
[5]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EB/OL].[2017-10-18].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5155.html.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