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藏族中學初中以藏為主學生學習漢語非常有必要,然而目前藏族中學初中學生的漢語口語能力現狀不容樂觀,通過調研和參考相關文獻論著,筆者認為漢語口語能力是解決以藏為主類學生學習漢語的癥結所在,并結合實際提出了三步走策略,試圖為藏區以藏為主漢語教學添磚加瓦。
關鍵詞:以藏為主;漢語口語;策略
一、 以藏為主類學生學好漢語的必要性
20世紀80年代,在《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保障下,全國五大藏區陸續開始實施雙語教育。總體上來說,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的不同,藏區的雙語教育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以藏為主和以漢為主。以藏為主的主要授課模式是全科以藏語教學,加授漢語文;而以漢為主則相反,其主要授課模式是全科以漢語授課,加授藏語文。顯而易見,相對而言,以漢為主班級同學的漢語文平均成績自然是要高于以藏為主班級。甚至在某些以藏為主班級中,對于漢語文還出現了從學生層面的不重視問題。這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行為,它嚴重違背了教育的三個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建設)的方針。
在筆者看來,藏族學生學習漢語文的意義重大。首先,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語是中國最通用的語言,作為56個民族不可分割的成員之一,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發展的角度出發,藏族有責任也有義務學習漢語。其次,從藏族和藏區發展的長遠角度看,藏族學生學習漢語也勢在必行。再次,語文對于包括藏族在內的少數民族學生而言,其內容不僅僅包括學習和運用民族語,還應該包括學習和運用漢語的能力,達到“藏漢兼通”或者“一通一懂”。
二、 漢語口語能力是解決以藏為主類學生學習漢語的癥結所在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相對于普通類學生,甚至是以漢為主學生而言,以藏為主學生學習漢語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對于以藏為主班級學生而言,學習漢語文和學習英語走過的路是一樣的,同樣的表達,普通類或以漢為主類學生是完全的漢語語境下的思維,而以藏為主類學生一般的思路則是先將自己的想法以藏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下一步才以漢語思維加以轉換。顯然,以藏為主學生的學習漢語之路比較艱辛。對于部分同學而言,不要說讀寫了,連簡單的聽和說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問題。結合多年的藏族中學初中語文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對于以藏為主學生而言,一旦解決好了其漢語文口語表達中的“聽”和“說”的問題,“讀”和“寫”的問題也往往迎刃而解。
三、 當前初中以藏為主學生漢語口語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就目前來看,初中以藏為主學生在漢語文課上表現出了極大的焦慮感。相當部分學生反映,課堂上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老師提問。確實如此,這些以藏為主班級內的學生一旦被教師提問,他們的表現出奇地一致:低頭、紅臉、語無倫次、不敢正視老師、說話聲音小等,甚至個別同學已經開始冒汗。有些膽子相對大一點的同學便開始左右張望,試圖從同學處尋求到一點幫助。但是問題在于其他同學因為害怕下一個便輪到自己,頭埋得更加厲害。
以藏為主初中生面對教師的提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應,很大程度上便是因為學生漢語基礎差,普遍缺乏對于漢語的認知,漢語知識儲備明顯不足。在平時的生活中使用漢語幾率低也是原因之一。另外,初中學生的交際圈也非常有限,圈內基本上都是藏族學生,交往也基本上使用藏語。換言之,初中生缺乏使用漢語口語的環境。
通過閱讀大量的參考文獻,并將從同事、家長及學生處得到的信息和數據加以匯總和分析后,筆者認為,以下的“三步走”策略可以提高當前的以藏為主學生漢語文口語表達能力。
第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說話的自信。在大部分初中以藏為主學生的潛意識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認知“別的同學的漢語說的就是比我好”,這樣的心理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對于自我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否定,進而導致不敢開口。而教師要做的便是打破這樣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結對子、小組活動等形式開展口語練習,并鼓勵學生使用藏漢、漢藏等字典,建立和培養其對于漢語口語學習的積極的認知。
第二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小品表演的形式將學生比較熟悉的藏族經典故事通過漢語的形式演繹出來,這也是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學習觀的,因為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新舊知識間產生聯系的過程。另外,組織學生觀看和課文有關的電影、紀錄片等也是比較可行的辦法。
第三步,在口語交際過程中還得注意藏漢文化差異的對比,并鼓勵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歸納文化表達差異。當學生在口語表達中開始學會注意和挖掘文化的深度時,往往就不會在漢語口語表達中間藏漢文化詞匯簡單地遷移,而是根據具體內容需要選擇詞匯。
總之,語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而對于藏族孩子來說,工具性要更加凸顯。尤其是全球化背景下,語言的人文性功能逐漸被弱化,其工具性則不斷變強,尤其是在競爭信息獲取速度的今天更是如此。甚至在某些場景下,能夠熟練地使用某種語言幾乎成了個人社會競爭力的一種體現。而在當前中國,漢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幾乎成了學習和就職甚至升職的必備技能和門檻,藏族學生如果連基本的漢語表達能力都無法保障,就很快會被社會所淘汰,連參與競爭的資格都沒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們作為初中以藏為主漢語文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從口語表達入手打好學生的口語表達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文彥.以藏為主類漢語課教學中藏漢雙語的溝通[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S2).
[2]雷進華.影響“雙語”教學質量的癥結及解決辦法[J].中國民族教育,2000(3).
[3]嘎藏土買.教育人類學視野下的甘南藏漢雙語教育——對兩所藏族中小學的個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4]王斯達.少數民族聚居區兩類雙語教學模式的“博弈”——基于甘南某市三所學校的調查[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5]王洪玉.甘南藏漢雙語教育歷史與發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0.
作者簡介:王亞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