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中,幻燈片存在的問題和瑕疵,可能會影響其功能,減緩課堂進程,減弱教學興趣,妨礙主體作用,阻礙重難點的突破,降低課堂效率。一定要發現幻燈片存在的問題,改進幻燈片的制作,改善幻燈片的使用,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課堂;教學;幻燈片
一、 數量:由多到少,由繁到簡
幻燈片的多,表現在:①總體數量多。個別教師和學科,單個課時和內容的幻燈片超過30張。數量多了,師生主要精力附著在幻燈片上,學生閱讀教材時間不充足,導致本末倒置,因小失大。②字數多。單張幻燈片的文字多,字號小,熟悉時間長,后面學生閱讀難度大。③問題任務多。單張幻燈片的問題或任務,2至4個比較合適,多了加重負擔、加長時間。④形式和花樣多。有文字、有圖片和聲音,圖片或文字的進入、強調和退出的花樣百出,眼花繚亂。幻燈片由多到少,至少包括精簡數量,精辟文字,精練任務和精當形式等方面。作為一種手段,幻燈片多了不好,少了不行,有一個量的上限。
幻燈片多,主要原因有:不加處理地重復教材,不擇要點地設置任務,不明對象地制作課件,不知情況地補充空白。幻燈片由多到少,由繁到簡,要合理開發和處理學科教學資源,適當整合教材內容;要圍繞教學要點選擇或制作幻燈片,根據學情簡明扼要地設計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和步驟;結合學生實際和學習需要,采取多種空白知識或背景知識的方法;減少幻燈片的形式,簡易進入、強調和退出的樣式。
實際上,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必須要用到幻燈片,一些教材背景材料豐富,問題任務簡明,學習理解難度不大,重要結論不多,板書較少的教學內容,沒有必要制作和使用幻燈片。例如,教學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東漢的興衰》,只需用好教材和地圖冊,抓住“興”“衰”重點,相繼板書課文標題和“立”“興”“衰”“亡”幾個詞,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以了解重要史實,弄清“興”“衰”的過程、原因和表現,就能順利地完成任務,根本沒有必要使用幻燈片。又如,教學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的“關愛他人”,就圍繞“為什么要關愛他人”和“怎樣關愛他人”兩個問題來引導和啟發學生、研讀和理解教材,也沒有必要制作和使用幻燈片。理科教學中的試卷講評課等,也沒有必要一定要用幻燈片。
二、 背景:由暗和亮到明
幻燈片的背景經常出現兩個極端,要么太暗,要么太亮。背景暗,在早晨、晚上或陰天光線不足時使用,閱讀難度非常大,特別是座位靠后面的學生非常吃力,長期在看暗的幻燈片,師生視力受損非常大和快。字體和圖片的顏色太亮,當時達到了強調的目的和增效的結果,但是,對學生眼睛刺激太大,也不利于身體健康和持續學習?;脽羝谋尘?,黑字白底效果最好,最受學生喜歡,最能保護師生的視力。
三、 格式:由混亂到統一
幻燈片的格式,按順序分,有序幕、過程和謝幕的區別;按課堂類型分,有新授課和復習課的差異;根據組成,有文字、圖片和聲音等形式?;脽羝奈淖?,功能上有標題文字、材料文字、任務文字和答案文字的差異,層級上有標題文字和材料文字的區別。同一節課內幻燈片格式的統一,很重要的要求是標題文字、目題文字、材料文字、任務文字和答案文字在字體、字號、顏色和位置上的相互區分和各自統一,分別作為標題、目題、材料和答案的文字在字體、字號和顏色上前后要一致,彼此有區別。
四、 來源:從照搬和借鑒到自創
教師受過幻燈片制作專業培訓的不多,絕大多數教師制作和使用幻燈片,都有一個開始照搬、繼而修訂、最后自創的過程和經歷。照搬,就是直接借用網絡上或同事設計和制作的幻燈片。修訂,就是根據自身情況和學生實際,對網絡上和同事設計制作的幻燈片,根據教學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和一定數量的取舍。自創,就是獨立分析教材和學情,獨自設計教學方案,自己開發和制作教學幻燈片。照搬他人的幻燈片,是對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及幻燈片制作的學習和領悟。修訂,既重視他人智慧和優點的借鑒,又注重自身特長和優勢的發揮。原創,是在對教學資源開發和處理有獨特見地,對幻燈片制作比較熟練的基礎上的創造和革新。才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需要適當多照搬,有一定的教學經歷后,修訂借鑒的情況多一些,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或特色后、在參加教學比武中,自創更能展示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創造精神。教師對教材把握不一樣,老教師制作的課件不一定適合于年輕教師;知識結構不一樣,年輕教師的課件不一定受到老教師喜歡;教學技巧不一樣,善于啟發的教師制作的幻燈片不一定適合于擅長講授的教師;學生情況千差萬別,適用于基礎好的班級的幻燈片可能不適用于基礎差的班級。所以,要立足教學資源和學生情況,服從教學需要,縮短照搬時間,加快修訂進程,努力自己制作,逐漸創制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和學生需求的幻燈片,慢慢積累有自己特色的幻燈片。
總之,針對存在的問題,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幻燈片,數量要精簡使重點得到突出,背景要鮮明能保護健康和興趣,格式要統一達到美觀實用,逐漸學會原創以促進自身教學風格和特色的形成。
作者簡介:張旭,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龍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