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新的教學理念得以融入課堂教學中,要想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也就是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將學到的知識靈活的變通,促成學以致用,這正是課程開設目的與教學的意義所在。本文將先行簡述小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基本要求及意義,之后再就如何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育向現實性方向發展進行探討,為課程教學改革助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實性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要將數學應用于實際。小學數學教學若是遠離了現實性發展要求,則會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受阻,這是萬不可取的。為此,教師要積極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與環境,引領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在其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明確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思維與能力也同時得到鍛煉提升,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良好習慣,以便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化內涵
所謂的課堂教學現實性就是指將教學內容擴展到實際生活中,且將實際生活實例作為教學素材有機地滲透到教學活動中,為原先的教學內容增添與賦予新的內涵,促進課堂教學多形式化的展開,有利于廣泛的拓寬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小學數學課堂教育現實性是建立在兩個多維的角度上的,不僅要強調課程內容的現實性,而且要引發學生去現實性的運用知識,促成教學目的的達成。
引領小學數學教學朝著現實性方向的發展,有助于推進教學改革,結合課本內容構建起整體知識框架,從單單基礎知識教學上升到對學生多方面能力培養,在其中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精神,從而進一步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將實際生活實例作為教學素材有機地融入進來,剛好是對課本教學內容的一個補充,兩者可相互的協調,為小學數學教學增添趣味性,為條件與環境的營造提供廣泛的教學資源,且可吸引學生的目光與注意力,致力于引領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客觀事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理性科學的思維,也拓寬了學生對社會的理解認知,影響學生的價值思維觀念。
二、 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現實性的具體措施
(一) 更新教學觀念,轉變角色身份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性力量,是課本知識主要的傳授者,現實化教育的發展要求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改進自身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養,注重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教師作為課程文化的創造者,在備課時應先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結合廣大教學案例與資料,靈活的增添實際案例;在課程設計與安排上,應盡量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只是把握一個大方向,指引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強調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學習過程的階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向上進步。
(二) 構建生活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小學生還處在身心成長的階段,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剛好可利用學生這一年齡段特征,來靈活的篩選教學內容與組合搭配,將知識鏈接學生的實際生活,拓寬學生的新天地情境,引領學生主動參與進來,發揮能動性進行自主探究。例如:在講《平均分》的內容時,若直接生硬地講,學生可能難以將知識理解透徹,為此我想到了精靈小巧的黃豆,在課前準備了200顆黃豆,課上讓學生將黃豆均分給多位小伙伴,在學生動手操作時,帶入了今天的講解主題“平均數”,一下子學生對這一數學知識產生了先行的正確理解,有助于推動下一步教學的展開。
(三) 現代教學手段,豐富情境形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面上出現了“多媒體影像設備”“電子白板”“電子書包”等一系列的輔助工具。其實,小學數學教學也應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教師可在教學中適當使用這些輔助工具,來形象生動化的展現教學內容,豐富情境形式,吸引學生的目光與注意力。例如:針對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中,筆者在教學實踐時發現,學生往往拿到題目常不知道從何處入手,更不知曉去調動頭腦中的知識來綜合地解決問題。為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使用了電子白板,帶領學生用不同顏色的電磁筆,圈畫題注與關鍵詞,并向學生演示了“表格法”與“列置法”等數學解題方法,在這樣的指引下,學生多方面思維得以展開,促進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四) 問題任務驅動,引發思維拓展
面對重難點的知識教學,教師可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問題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聯系,不易過難也不能太簡單,問題的難度要具有層層遞接性,便于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去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思考學習的欲望,這又可很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百分數”這一內容時,可先以一個超市購物情境展開,在超市中購物時我們時常會遇到商品打折優惠,如某件衣服打“9”折,那打幾折是不是百分數?若是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當學生聽到了這一系列問題時,一下子聯想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產生了學習的興趣開始主動的思考問題,在腦海印象里搜集問題的信息答案,待學生給出回答時,教師應及時地表揚與鼓勵學生,即使回答的還有所欠缺,教師也應先其給予肯定,鼓舞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五) 捕捉課堂細節,彰顯數學魅力
小學生的身心十分的敏感,可能身邊人的一個小動作、一句話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價值認識。課堂教學本是一個師生互動的活動,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相互的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時時飽含熱心,拿出我們的“慧眼”,來捕捉課堂細節,貼心地關注每一個學生情緒變化與表現,并酌情的進行調整,展現課堂魅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著獨有的個性特點,有著不同的喜好與偏愛,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等等,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細心的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行為表現,與他們成為朋友的關系;同時在課后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進行現實性教學評價;且開始結合學生的興趣方向,來廣泛的搜集實際生活案例與創設問題,深入的研究下一教學內容。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離不開現實生活。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想方設法地將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現實性的課堂教學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容與靈活運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璇.掌握思想方法,開拓發展途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0):54.
[2]翟新偉.芻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5(35):60-61.
[3]孟淑嫻.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4(1):97.
作者簡介:
辛晶,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鳳臺縣城關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