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自制體育器材,是進一步落實《體育與健康標準》的具體體現,也是豐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關鍵步驟。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應該幫助小學生樹立起環保意識,并鼓勵他們利用身邊的廢舊輪胎、飲料瓶、塑料袋等進行簡易體育用品的制作,以使小學生在自制器材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課程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培養起小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F本文就從自制沙包、自制梅花樁和自制欄架等三個方面入手,就豐富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等提出了自身淺薄的看法,以為教學貢獻一分力量。
關鍵詞:小學體育;自制器材;教學策略
在一些經濟相對落后的鄉鎮小學和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由于教育經費投入不到位,使得學校的體育器材嚴重缺乏,再加上教師并不重視體育教學,給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在體育課上,小學生經常不知道要做什么,像籃球、足球、跳繩等簡單的體育器材,經常要好幾個學生輪流使用,這就使得小學生潛意識里抵觸體育課,甚至很多教師經常會把體育課外活動課改為課堂自習,嚴重打擊到了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鼓勵小學生動手動腦,制作更加有趣的體育設備,以使體育活動的組織更加生動活潑,從而使他們在玩中掌握更多體育知識和技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一、 借助自制沙包進行小學體育教學
沙包有很多種玩法,小學生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踢沙包比賽,在沙包比賽中,可以將小學生圍成一個圈,由第一個同學將沙包踢給第二個同學,然后第二個再傳給第三個,整個過程中要保證沙包不落地,最終看哪個小組所踢的個數最多。當然還可以個人賽的形式進行,小學生可以單腳踢,也可以采用左右腳輪流踢的形式。除了組織踢沙包比賽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丟沙包的活動,以沙包為武器來“投殺”其他小學生,若被沙包擊中就淘汰,若能接住沙包就可復活淘汰的隊員,整個活動過程比較激烈,小學生興致也較高。為此,教師可借助自制沙包組織小學體育教學活動,鍛煉小學生的靈活性和團隊合作能力。
這樣教師就可要求小學生自己準備針線、剪刀、玉米粒和舊布塊等,很多農村的小學生一般都會縫制簡單的沙包,但是沙包不僅要好玩,還應該好看美觀,那么應該如何縫制呢?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較嚴重,看到其他小組學生縫制的沙包非常漂亮,也會對沙包的布料選擇和形狀等進行創新,這在提升他們動手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審美。
總之,沙包算是很簡單的自制體育器材了,很容易制作,而且可以進行多樣化的體育活動。通過沙包的制作,教師還可組織小學生將舊布塊進行拼接制作手絹,還可將繩子系在裝沙子的空礦泉水瓶上制作毽子等,這都比較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能使他們對體育課程產生更多的興趣,并提升他們的體育綜合素養等。
二、 借助自制梅花樁進行小學體育教學
自制梅花樁能鍛煉小學生的攀爬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等,運動量不是很大,對小學生來說比較合適。為此,教師可借助廢舊輪胎進行梅花樁的制作,并給梅花樁涂上多彩的顏色,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
這樣教師就可組織小學生自己搜集廢舊輪胎,比如家中閑置的輪胎、校園內雜物庫的輪胎等,然后準備好小刷子和顏料,在廢舊輪胎上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而所謂的梅花樁就是小學生把輪胎放倒,然后站在輪胎上面,沿著輪胎走路,要保證自己不從輪胎上掉下來,用時最少的小組可以獲勝。當然除了站在輪胎上之外,教師還可把輪胎豎起來,組織小學生進行攀爬輪胎的活動,每組學生成員最好保持在5個左右,教師吹口哨后,學生開始攀爬,在攀爬過程中,小學生應盡量控制自己身體和輪胎之間的接觸,以防止輪胎倒下,影響小組的比賽成績。
相對而言,用輪胎制作的體育器材還是比較安全的,這樣教師就可將走梅花樁定為每節課之前的熱身活動,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
三、 借助自制欄架進行小學體育教學
自制欄架的好處是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高隨時調整欄架的高度,比較方便;而且可以用來制作欄架的材料有很多,比如廢舊衣架、空心管子、廢舊紙箱子等。這樣教師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可組織小學生自主進行欄架的制作,并將欄架用作足球比賽的投射門、跳高比賽的障礙物等,以將欄架的使用落到實處,促使體育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小學生可以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將欄架的高度定在50厘米、75厘米、80厘米和90厘米等檔位,并用剪刀和透明膠布將欄架固定好,以防在實際使用環節出現問題。當自制欄架用作跳高比賽的障礙物時,教師可先將欄架的高度設置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然后慢慢增加高度,以保證游戲的難易程度適中。尤其是對于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小學生來說,一開始將欄架的高度設置太高,很容易打擊到他們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影響到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在足球比賽中,用欄架制作的投射門的高度也應該調整到合適的位置,以實現同一體育器材的多次重復使用。
總之,小學體育自制器材不僅要遵循安全、環保等的基本原則,還應該做到實用,即可用在多項運動中,從而真正幫助小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活潑好動,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這樣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體育器材,一方面能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還能為體育課堂增加更多的趣味,使小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為此,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小學生多一些鼓勵和表揚,積極組織他們自制沙包、欄架以及其他體育設備等,從而促進體育教學工作的全面開展,使小學生具有更加健康的體魄和更加完善的人格。
參考文獻:
[1]蔣雷.自制器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191-192.
[2]賴小丹,黎翠兒.簡析自制體育器材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運動,2018(12):114-115.
作者簡介:
吳江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金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