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是人類創造的一種無國界的語言,美妙的音樂讓人如沐春風,美妙的音樂讓人如享陽光,美妙的音樂讓人感受到天地的遼闊,仿佛遨游在廣袤草原,仿佛徜徉在大海之上,而樂器的使用是打造美妙音樂的途徑,口風琴就是這么一種常見的樂器,它精致小巧,卻能吹奏出十分動人的樂曲,讓人們在旋律中感受自己的心緒,體會豐富的情感。因此,本文就基于筆者自身教學經驗,以小學音樂為載體,對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口風琴的教學研究的這一問題進行一番個人觀點的說明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口風琴;多媒體;合作化;表演化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口風琴可以提高課堂的音樂性與審美性,發揮口風琴的升華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形式,強化音樂練習,表達表演者的審美情感。
一、 多媒體進行課堂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口風琴是一種學生易攜帶,易學習的樂器,因此,教師應該將這種樂器合理的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在最開始的介紹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口風琴的整體構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通過電影、電視、錄音、音樂、動畫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快速感受口風琴的吹奏方式與使用情況,幫助同學對口風琴構建更具有實感的理解和認知。當學生對口風琴有了更詳盡的認知后,學生再學習起來就會更自如也更迅速,利用信息技術化,開展高效的、豐富多彩的小學音樂課程,學習口風琴的吹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我利用多媒體為他們展示了口風琴的圖片,其中包括木制口風琴、鐵質口風琴、大口風琴、微型口風琴等多種樣式,在為大家帶來視覺盛宴的同時極大激發了他們對口風琴的學習興趣。隨后,我為學生播放了口風琴的演奏視頻,請大家欣賞其悠揚動聽的美妙旋律。多媒體具有聲色結合的特點,學生可以更好地感悟口風琴的特點,接下來,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實物展示,在展示過程中貫徹知識點的講解,塑造其價值,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進行知識的講授。
二、 合作化進行樂器學習,豐富教學形式
在音樂課程當代教授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說對于音樂內容的表達含義上、對于歌曲的演唱方式上,這些都是困擾學生對于音樂理解的障礙,不利于學生對于音樂曲目的的理解,而口風琴引入音樂課堂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曲目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其中融合合作化的教學模式,以3~5人的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吹奏練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表現情況進行具體教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行合理且高效的口風琴分層教學,同時,也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引入樂器進行實物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口風琴引入學生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把口風琴授課與歌曲教學相結合,從小樂器的學習和歌唱配合兩方面強化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我在教授學生完整的口風琴知識后,為學生選取了《老鳥,小鳥》這首歌,請大家學習該歌曲,隨后鼓勵學生根據歌曲的旋律用口風琴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相互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演奏能力。
三、 表演化進行作業布置,提升綜合素質
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化培養其音樂素養,教師應當探索更好的授課方式,促進學生進行表演是一種有趣且積極的方式,學生在實際的樂器演奏中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提高學習熱情,將課堂變成才藝表演的園地,讓自己的積極性不斷迸發出來。比如,教師可以開展微型音樂劇的表演活動,其中融入進口風琴的表演,舉辦口風琴大賽活動、口風琴音樂作品的賞析活動等等,這些活動有利于指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口風琴為音樂帶來的律動作用,幫助學生了解口風琴,并最終學會吹奏口風琴,甚至是創造一些自己的曲目,作業也可以以表演化的形式呈現,改變以往沉悶的課堂氛圍,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與和諧感。
表演化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課程的參與度,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的音樂活動,引導大家積極參與口風琴演奏比賽,鼓勵學生在班上進行表演,請其他人為參賽選手進行打分和評價。優化課業布置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在我講解《鈴兒響叮當》和《郵遞馬車》這兩首曲目時就指導學生進行口風琴的表演,學生好可以加入自己的舞蹈和唱歌等才藝表演,強化學生對口風琴的練習和認知,激發學生對口風琴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樂器引入課堂可以很好地提供給學生一個音樂環境,學生在樂器的演奏中可以更好地感悟音樂,體會樂曲的內涵,將口風琴的小樂器引入教學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深化培養其音樂素養,通過課內外的配合訓練引導學生加強對小樂器的認知和興趣,增加課堂活力,增強師生互動性,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涵養。
參考文獻:
[1]劉曉麗.小學音樂課堂口風琴教學的實踐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程斯.小學音樂課上樂器進課堂[D].華中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孫延德,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清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