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施既有利也有弊。關于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需要學校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科學組織實施,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利;弊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展,給傳統教育體制的改革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通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能夠有效地改變傳統“一鍋煮、一刀切”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將能力層次和技術水平處于同一級別的學生放在同一的層次,然后對每個層級的學生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可以有效地實現“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教學目標,改變“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消”的教學現狀,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避免部分學生成為“陪讀”“陪考”的現象發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各自的層級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和自信,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一、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之“利”
(一) 能夠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旨在通過對學生的合理分層,確定不同的能力層次和知識水平,并以層級為基礎,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能力發展和個性化發展。從根本上講,分層教學是本著因“層”施教的原則,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高中數學的分層教學,符合“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促進不同層級的學生取得其應有的學習成果,樹立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信。同時,分層教學還可以有效地解決“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消”的教學現狀,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
(二) 更好地體現“人性化”教學的原則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好地實現人本教育的目標。而就高中數學的分層教學而言,這種“分層”就是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一個直接表現。因為教師在分層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能力層級,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這種分層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之下“人性化”教學的原則,有利于促進高中數學的教學改革和發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有利于實施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
在傳統的考核評價機制上,教師一般是針對所有的學生,都是采用同一的考評方式,即按照成績的高低對學生進行排名,這樣的考核評價機制,往往會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造成一種嚴重的心理負擔,而對于一些長期未能取得進步的學生,則容易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而在分層教學的模式之下,教師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考核評價機制,如對于低層級的學生而言,教師采取“過程性”評價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點滴進步,這種進步對于每一名學生而言都是莫大的鼓勵,而這種心理上的成就感,會激發學生在學習上的內驅力,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過程性評價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打破傳統“一刀切”式的考核評價機制,促進教師教學考評更加科學合理。
二、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分層教學之“弊”
(一) 學生容易被教師的人為喜好貼上各種“標簽”
在高中數學的分層教學中,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這是一個值得考究的問題。縱觀分層教學的幾種模式:班級內分層;分層走班式以及年級內分層教學等三種模式,我們都可以發現分層的一個問題:在分層的過程中,如何確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相比較而言,在班級內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隱性分層相對而言,能夠更好地照顧學生的自尊心,而顯性分層在分層的過程中,雖然可能會讓整個班級產生一種競爭機制,形成“鯰魚效應”,但同時也會因為分層讓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從此一蹶不振,讓整個分層教學得不償失。而無論是對于哪一種分層,學生都容易被教師的人為喜好貼上各種“標簽”,教師的分層忽略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動態的發展過程,忽略了學生在不同的時段發展變化的實際需求。
(二) 無形中增加了教師教學負擔
在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人性化教育理念為基本原則,在教學中針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并根據學生的各個能力層次實施具有差異化和針對性的教學,更好地解決“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吃不消”的教學現狀。這樣的教學方法乍一看,貌似是很簡單的。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具有很大的難度。而且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不同能力層次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教案,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兼顧優等生和學困生,還要對學困生進行特別的輔導,這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無數的工作壓力和工作負擔。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面對升學壓力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已經疲憊不堪,在這樣的形式下,還要要求教師實施分層教學,教師的工作難度和工作壓力更加繁重。
(三) 增加教學管理的難度
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是對于班級內的隱性分層,則在實施和管理起來也許會容易一些。而對于分層走班教學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分層教學,則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增加很多難度。尤其是在分層走班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這種分層教學模式主要體現的是“固定的班級、流動的學生”,即行政班級不便,學生通過流動實現分層教學的目標。這樣的分層教學模式,容易出現管理上的混亂,同時也不利于照顧學生自尊心和“面子”。在這樣的分層教學過程中,如果學校在整體統籌和把握上稍有不慎,將會導致更多負面的影響,不利于實施有效的教學管理。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有利也有弊。因此,關于高中數學分層教學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需要各校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如師資情況、學生自身情況等科學選擇,盡可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洪月.高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2(23).
作者簡介:滕德波,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第五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