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2-077-02
摘 要 青年肩負民族復興重任,新時代青年思政教育觀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把握時代潮流,從理論維度出發,繼承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把握青年發展階段性特征,為培育時代新人指明方向。習近平社會主義思想寫入十九大章程,對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思想研究十分必要,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黨管青年的原則以弘揚核心價值觀為主要途徑,創新思政教育內容方式,引導青年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
關鍵詞 新時代 青年思政教育觀 習近平教育思想
承擔時代使命,助力民族復興,是時代對青年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對青年給予厚望,激勵青年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實現自我價值。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青年思政教育發表了很多重要論述,形成內容完備的青年思政教育理論體系,為新時代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推進提供了新的價值引領,明確指出青年思政教育強化實踐性,提升實效性等方面具體路徑。黨的十九大將習近平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青年思政教育是習近平青年思想的重要部分,是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全面研究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政教育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青年思政教育思想形成基礎
思政教育工作是固本強基的龐大工程,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根本指導思想,記錄于習近平就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發表的系列講話中。闡釋了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重大問題,不斷深化青年思想教育指導思想,成為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指導文件。其形成的基礎體現在客觀存在的問題是其實踐基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其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史觀運用矛盾相對本質屬性,推動事物螺旋式發展,習近平始終貫穿承認現實矛盾客觀存在的鮮明理念[1]。矛盾是實踐的起點,深入分析當前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現實情況,成為做好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提,國內外形勢發生巨變,我國進入改革攻堅期,各種社會矛盾多樣性特點凸顯,呈現矛盾疊加新特點,不同民族文化碰撞使青年思想觀念多樣化,認識解決復雜的時代問題必須用科學的理論把握方向。青年思政教育迫切性同思想教育工作成效矛盾是青年思政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各時代交替是青年成長的客觀結果,共產黨注重青年思想教育與實際情況結合。習近平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融合本來,面向未來,將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有機結合,是青年思政教育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成果[2]。
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思想形成了堅持黨管青年的根本原則,大力厚植核心價值觀為抓手,以促進高校立德樹人,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為根本目標,達到主客觀具體歷史統一。
二、青年思政教育思想基本內涵
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思想深化對青年思政教育規律的認識,形成系列新理念。其基本內涵包括改革創新是內部動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是理想引領。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十四條堅持,成為提升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黨對思政教育工作的領導。2017年,中央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指出青年發展是國家事業發展的前提[3]。必須將以引領青年思想作為根本任務,用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青年。要堅持用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思想指導工作,鋪開習近平思想教育活動,實現黨管青年是基礎,黨靠青年是目標的統一。
青年易于接受新鮮事物,部分企業單位思政教育仍延續說教為主的方式,習近平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技術使思政教育活起來。應緊密結合時代特點,立足自身,幫助青年明確方向,增強教育的實效性。思政教育要轉換思維方式,運用互聯網+方式,如借助新媒體傳播時代聲音。新形勢要求轉變互動方式,在時政要點,社會道德等問題上,與青年溝通相互啟發,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因勢利導,提高教育對象的思想覺悟。
習近平強調,實現國家富強的中國夢是國家的重要使命,當前在歷史上最接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時代,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引領青年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想,教育青年擁護黨的領導,教育青年實現報國之志,讓思政教育順應時代,引導青年人才釋放青春激情,為民族復興輔路架橋。
三、青年思政教育思想方法論
習近平社會主義思想為思政教育注入新的內涵,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思想明確了堅持怎樣的青年思政教育,提出如何發展青年思政教育。使之成為應對青年思政教育面臨挑戰的科學方法,要把握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思想,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只有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才能使我國富強。必須引導青年堅定社會主義中心,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制度體制的充分自信,培育青年對社會主義的自信。通過增加現實問題的分析,引導青年辯證看待社會發展。通過對相關理論教學,幫助青年樹立理論自信,通過對傳統精華傳播,強化青年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習近平指出,推進改革不能以靈活損害原則性,對青年思政教育提供了指引。原則性是必須堅守的底線,企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原則,充分發揮黨在工作中的政治統領作用,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把握青年心理特征,用創新的教育方式引導青年樹立正確三觀[4]。
習近平強調,問題是實踐的原點,對做好青年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啟示意義。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統一是明確怎么干和達到怎樣每目標。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善于發現矛盾,以寬闊的眼界審視具體矛盾。以專業能力找準問題原因解決矛盾。提升青年思政素養為目標,走入青年。
四、青年思政教育思想重要價值
青年群體成長需要科學的思想指導,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汲取黨的集體青年思政教育觀,把握新時代青年工作總體要求,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實踐價值。
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在革命實踐中重視思政教育工作,重視思政教育活動,強調思政教育中進行智育,綜合技術教育,對形成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繼承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精華,堅持用其觀點闡述青年思政教育,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得到完善。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重視領導人思想理論觀念,就如何實現價值引領青年群體等進行全面的闡述,發展了青年思政教育理論。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習近平強調,青年思政教育必須堅持正確指引,對青年思政教育目標,原則等作出新相應的闡述,促進了青年群體成長,完善了青年思政教育理論。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從我國現實出發,不斷豐富青年思政教育內涵,其青年思政教育內容教育時代性,是為解決青年思政教育問題提出的新觀點。
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是青年成才方向引領,是青年思政教育工作的行政指南。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實現復興中國夢,必須培養認同社會主義的優秀人才隊伍。新時代面臨新問題,提青年人才標準是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習近平思政教育觀充分闡述青年應擔負的歷史責任,在青年群體成長中起到引領作用,使其明確自身使命,激勵青年群體拼搏奮發,朝著圓夢者目標邁進。
五、新時代青年思政教育的啟示
隨著我國改革不斷深入,國企青年員工思政教育工作面臨巨大挑戰,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對國企青年員工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對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研究對指導國企青年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加強對青年員工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為企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有助于企業工作環境的穩定。習近平指出黨對國企領導是思政領導的結合,國企領導人是黨在經濟方面執行工作的主要力量,各級黨委應將國企青年員工思政教育納入整體工作部署,抓好青年員工思政教育,為企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
當前國企青年員工思政教育面臨新的挑戰,主要表現在青年職工自主意識強,但思政學習積極性不高,集體觀念薄弱。國企青年員工大多為80后,青年員工具有靈活敏捷的思維,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強。國企青年員工中大多具有自主意識,很多問題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國企青年員工對物質生活有很高的要求,但奉獻精神不足。很多國企青年員工不重視思政學習,未認識到思政學習的重要性,使得國企青年思政教育遇到阻礙。國企青年員工思想問題主要原因是受到外部思潮影響,單位是教育缺失。互聯網發展使國企青年接受西方文化先進思想,同時受到西方文化思想負面影響,對青年員工思政觀念產生了負面影響。國企對青年員工進行思政教育時采用傳統說教方法,不能調動青年員工的積極性,思政教育缺乏針對性,難以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
基于國企青年思政教育現狀,對國企青年進行思政教育必須以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思想為指導,運用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理論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解決國企青年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國企青年思政教育成效。國企應從跟上全面治黨的要求,對國企青年員工進行思政教育,加強教育內容完善,增強國企員工的凝聚力。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發展,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可以發揮互聯網優勢,利用多媒體形式與青年員工溝通,使員工及時了解思政工作,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國企應堅持黨的領導,根據青年員工思想特點制定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如鼓勵員工主動參加企業組織拓展訓練活動,使員工通過實踐訓練提升綜合素質,組織青年思想沙龍,讓員工充分表達思想,使員工樹立積極的工作理念。
六、結語
每個時代的青年具有特殊的價值,其承載祖國的未來,新時代青年思想活躍,富有創新精神,是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隨著全球化趨勢發展,其價值取向呈現出物質需求性強,心理成熟期推遲等特征,面對青年思想觀突出的問題,青年思政教育必須創新。習近平站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高度,為解決時代多元化思想對青年價值觀沖擊,實現中國夢需要合格圓夢人新情況對新時期青年思政教育問題進行科學闡述,本文對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內涵進行闡述,論述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的理論,從多維度研究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觀內涵,總結出習近平青年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持續動力。
【作者簡介:張利國(1986.1),男,漢族,籍貫:陜西渭南,學歷:本科,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參考文獻:
[1]武娜娜,蔡金杰.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觀多維度探究[J].學理論,2019(09):167-168.
[2]楊娟華,薛玉琴.習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觀研究綜述[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9,35(04):76-82.
[3]朱紅.灌輸論在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探究[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9,5(03):167-174.
[4]吳長錦.習近平新時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觀探析[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0(02):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