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艷
摘 要: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也就是說,課文的例子對學生知識建構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是學生從課內向課外遷移發展的重要范例。在課文示范閱讀方法之后,學生的課外閱讀練習往往是通過閱讀習題或自主閱讀其他材料完成的。
關鍵詞:課外閱讀;閱讀材料;課文
從教學實際來看,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往往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盲目性。閱讀材料選得不好,往往起不到提升閱讀能力、強化方法訓練、深化感知認識的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在推薦課外閱讀材料方面體現主動性和導向性。本文從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對教師如何依據教材選擇課外閱讀材料進行論述,從而更好地發揮教材價值、提高閱讀有效性。
一、與課文同作者
“知人論世”是文學批評中的重要命題。它是指要神交古人,讀懂前人文學作品中的精粹,就要了解這個人的思想意識;要了解這個人的思想意識,就要先了解他所處的時代以及他的人生際遇。那么,在具體教學中,通過同一作家的作品推薦,從而豐富學生對作家精神內涵的認識,恰當的選擇甚至還可以反過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講授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時,隨堂補充《杭州回舫》《歲晚旅望》,前一首增強了學生對陸游喜愛西湖情景的理解,后者則對詩人動態發展的風格軌跡做了梳理,避免了學生對于作家文學風格認知的僵化理解。
二、與課文同題材
選擇與課文中人、事、物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切入口。學生通過相同題材的不同表達的比較,可以豐富語言認識和表達技巧。
比如朱德的《我的母親》,與此相同或類似的題材太多了。可以整理一下推薦給學生,比如胡適、季羨林、老舍、豐子愷、王蒙、鄒韜奮等名家都有禮贊母愛的名篇;學習朱自清的名篇《背影》,那么關于父親的名篇就更多了,比如林語堂的《父親·童年》、茅盾的《我的父親》、冰心的《回憶父親》、豐子愷的《憶兒時》等。
三、與課文同主題
初中語文課本在選編時大都已經設定人文主題,比如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民俗主題,其中文體種類豐富,其中《社戲》是小說,《回延安》是信天游,《安塞腰鼓》和《燈籠》都是散文,這樣的安排表明,本單元并不是致力于文體知識的講授,而是要學生“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價值和意義”。而古今的傳統或民族的文化種類極其豐富,這方面的文章更是數不勝數,比如汪曾祺的《云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林語堂《慶祝舊歷元旦》等,從而進一步豐富學生關于民俗文化或傳統文化的認知。
四、與課文同體裁
初中語文中實用性文體很多,有時僅憑一個單元的幾篇文章遠遠發掘不盡此類文章的魅力。比如七年級下冊的傳記單元、八年級上冊的新聞單元、八年級下冊的演講單元等,通過教師有意識的推薦和引導,使學生關注文體風格更明顯的篇章或書目,從而增強學生對此類文體的認識以及運用。
五、與課文同風格
作家的語言風格,通過單獨一篇文章的學習,得出的印象總是比較淺薄和模糊的。通過對同風格或類似風格的作品的品讀,可以強化學生對語言風格的感知和認識。比如在學習馬克·吐溫的《登勃朗峰》時,除了欣賞文中幽默詼諧的語句之外,還可以推薦一些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來讀,其中詼諧的語言和諷刺藝術更是出色。
六、與課文人、事、物相關
有些作品利用其他文學作品互為表里,呈現出更豐富立體的藝術魅力。比如小說《心聲》中既講李京京在公開課上表情朗讀的故事,又通過朗讀文本《萬卡》的引入豐富了李京京的人物形象的層次,增加了小說的文本內涵的厚度。因此授課時重讀《萬卡》十分必要。
七、與課文同時代
同時代人物的作品往往呈現出相同或相近的思想風貌或語言特色,比如學習李白的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時,不僅可以與李白自己不同時期的作品相參照,有時我也嘗試補充其他盛唐詩人的作品,比如高適的《別董大》、王之渙的《涼州詞》等,從而了解一點關于盛唐人積極社會風貌的時代知識,對于向其他同時代作家做遷移化理解很有好處。除此以外,不同時代的詩人因重大時代變故而使作品呈現出前后期明顯不同的風格,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較,比如李煜、李清照等人。
八、與課文同寫法
詩文的寫法很容易歸類,只是有些詩文使用的手法不一,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做出取舍。經如劉禹錫《陋室銘》,要理解“銘”這種文體的寫法,我補充了座右銘、墓志銘等。比如李白《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旅夜書懷》中“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二句用字極煉的寫法比照,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視野,深化理解。
目前通用的語文教材大都兼顧太多,又要兼顧主題,有時又要顧著文體,有時又不能忘了寫作序列,使得有些篇目的編選與教師的教學設想不盡相同,這時,教師自主智慧的選擇性開展類文閱讀,對教材開展創造性的運用和豐富,有利于教學的實際效用。同時類文閱讀的選擇依據多種多樣,實際教學中不止以上這些,但是無論從哪個維度出發,選擇其中最有對比性、沖突性、關聯性或相似性的問題,將多篇文本橫向或縱向的關聯起來,都能夠引導學生在知識的統整、拓展、深化等更高的閱讀能力發展層級上獲得提高。
參考文獻:
[1]石永東.多媒體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新智慧,2018(3).
[2]楊興元.再探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J].教育革新,2007(1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