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亭
【摘 要】 目的:探究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采取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共選取研究對象240例,均為2017年6月—2018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20人。對照組給予紅霉素序貫療法,實驗組實施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分析對比兩組患兒采用不同方式治療后,退熱、肺部啰音與咳嗽消除時間,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實驗組患者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以及肺部啰音消除時間等臨床癥狀緩解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9.16%,實驗組高出對照組14.17%(P<0.05);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33%,明顯低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給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縮短患兒治療時間,但是長時間使用會出現耐藥情況。
【關鍵詞】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052-01
隨著生態環境受到污染,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幾率也呈現出了逐漸上升的趨勢,成為臨床中的常見病癥,并表現出了起病緩、病情重、易復發等臨床特點,對患兒的健康會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此次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究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采取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 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選取研究對象240例,均為2017年6月—2018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患兒,采用Excel表格隨機雙盲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20人。其中實驗組患兒男、女人數分別為68人、52人,年齡區間為1~10歲,均齡(4.2±2.1)歲;對照組患者男、女人數分別為71人、49人,年齡區間為1~12歲,均齡(4.5±3.2)歲。兩組參與研究的患兒均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分析對比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差異不顯著(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在治療期間給予紅霉素序貫療法。首先采用注射用紅霉素(生產廠家:美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1021679)25mg/kg,與500ml的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相混合,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每天一次,連續靜脈滴注4天后,改為口服紅霉素片(生產廠家:遼寧倍奇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93871)25mg/kg,每天一次,持續治療3天。
1.2.2 實驗組
實驗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在治療期間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先對患兒進行阿奇霉素(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923)10mg/kg靜脈注射,將其溶于濃度為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每天1次,持續滴注4天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60112)10mg/kg,每天1次,持續給藥3天[1]。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退熱時間、咳嗽、肺部啰音時間以及胸片恢復正常的時間;并對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采用(總病例-未發生不良反應比例)/總病例的計算公式,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計算。
1.4 判定療效
觀察兩組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經過兩種不同方式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顯效: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胸片恢復正常,治療期間未出現不良反應;有效:發熱、咳嗽、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胸片趨于正常,未出現不良反應;無效:發熱、咳嗽、肺部啰音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胸片無變化,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的現象。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5 統計學分析
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臨床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由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與整理,用x±s描述定量資料,用t值檢驗;檢驗定數資料用χ2,描述用百分比(%),差異呈現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進行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為(3.42±0.24)d、咳嗽消除時間為(5.01±1.21)d、肺部啰音消除時間為(5.24±1.35)d、胸片恢復時間為(8.01±1.24)d;對照組患兒退熱時間為(6.37±1.35)d、咳嗽消除時間為(7.68±2.01)d、肺部啰音消除時間為(8.81±2.01)d、胸片恢復時間為(10.5±3.01)d;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偏優(P<0.05)。
2.2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
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顯效人數92、有效人數20、無效人數8,治療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患兒的顯效人數61、有效人數34、無效人數25,治療有效率為79.16%;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3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
實驗組120例患兒中,共有4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惡心嘔吐2例,腹痛1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對照組120例患兒中,共有12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有3例為腹瀉,3例為腹痛,另外6例為惡心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中常見呼吸道疾病,多發于5-15歲的兒童,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分娩方式的改變,這種疾病的發病幾率也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肺炎支原體為該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不需要細胞壁的參與,其主要是通過呼吸道感染后,在初期呈現出刺激性干咳、咽痛、頭痛等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發展會出現肺部啰音,肺部X線異常等癥狀,甚至還會造成患兒臟器受損,出現混合感染情況,從而導致治療難度大幅度增加。不僅影響著患兒的健康水平,也給患兒家庭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與經濟負擔。基于這種情況,在醫學研究過程中針對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效果進行深入性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以往的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治療中,大多采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這類藥物主要是通過與敏感的維生素50s核糖體亞單位結合,在肺炎支原體蛋白質合成中發揮干擾作用,但是這種藥物在長期服用中容易出現并發癥,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3]。
而阿奇霉素屬于二代大環內酯抗生素,屬于紅霉素結構的衍生品,具有抗菌性強、作用時間長等特點,并且在臨床應用中表現出良好的滲透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抗生素效應。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在應用過程中主要適用的為阿奇霉素口服制劑,其與阿奇霉素注射劑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半衰期比較相似,因此可以充分用其代替注射劑進行后續治療,與連續靜脈注射治療相比,阿奇霉素序貫療法不僅能夠確保理想的治療效果,提高治療安全性,還能夠節省患兒家屬的經濟支出,從而有效降低患兒家庭的經濟負擔[2]。但是,結合以往的臨床資料來看,阿奇霉素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耐藥現象,需要相關的醫學工作者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給予其適量的阿奇霉素藥物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紅霉素序貫療法治療的實驗組,肺部啰音、發熱、咳嗽等癥狀的改善情況,胸片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3.33%,與治療有效了為79.16%的對照組相比明顯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33%,對照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住院治療期間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治療期間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與治療安全性,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兒家庭經濟支出,效果顯著,值得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吳暉.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53):10436-10436.
[2] 彭珊璐, 馮國祝, 張莉,等. 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觀察[J]. 北方藥學, 2016, 8(2):180-182.
[3] 楊培娜. 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1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