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利法
摘 要:“微課”是一種新興的輔助教學方式,以小視頻短片為主要載體,介于文本教學和在線教育之間,依托多媒體等現代化設備達到情景化課程教學效果,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其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并且效果顯著。在此基礎之上,談談如何將微課融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課堂之中,旨在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推進生物實驗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微課;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微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學習模式,無疑是一個能夠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微課在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做到正確篩選信息,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做到兩者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高效。
一、教師提高自身素養,學會運用“微課”
信息技術發展已與生活密切相關,關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既是經濟發展的必要結果,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2017年教育改革明確了多方面的教育目標,指出了現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病,明確教育要做到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教育要做到全面發展,主張推行素質教育,改變應試教育。因此雖然信息技術并非教育主科知識,但我們仍然要進行相應的教學,并要帶領學生學好,創新學習方式與方法,使教學得以均衡發展。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當具有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素養要求教師忠于自己的教育事業,對待學生要熱愛,對待集體要團結協作以及對待自己應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為人師表。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在我國,仍有許多教師安于現狀,不接受新的事物與新的教學理念,習慣了學生的觀眾角色,學生是課堂的靜聽者。
二、轉變“滿堂灌”,尊重學生主體性
由于生物實驗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生活處處與科技息息相關。在初中教學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固有資源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微課隨之而生,作為近幾年新興的學習資源在各大學科被廣泛運用。
例如,在生物實驗微課活動過程中,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肯定是為了探索生命世界的樂趣,帶著學習興趣而來,因此需要制定合理有趣的活動計劃,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教授學生知識,這就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了解并剖析,明確學生的興趣點在哪里,如何為學生提供幫助,此時聆聽學生的心聲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在第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其想法和計劃。比如現在社會關注宣傳艾滋病的預防知識,讓學生去宣傳它的危害性;欣賞資料《生命的動力》;舉辦有趣生物論壇,討論當前熱點生物學知識,撰寫生物小論文并交流心得、體會等。學生可以利用微課小視頻的幫助,了解生物實驗知識,明確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三、給予自由發展空間,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是通過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提升探索新鮮事物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日常中激發拓展自我認知能力的渴求。生物課程的學習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實踐,以“真菌”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實驗過程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出來:
【課前】
播放“顯微鏡操作”短視頻,讓學生了解“顯微鏡”各個部位及其功能、操作方法。
【課中】
在進行基本的視頻演示之后,以兩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實驗觀察計劃,逐步細化操作的思路,理清步驟和順序,并動手進行切片的制作、顯微鏡儀器的調整等準備工作,最后進行觀察,并記錄觀察的結果,最后是對結果的分析和總結反思。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在一旁給予指正和答疑,如此可以實現一種良好的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找尋自己感興趣的植物,嘗試制作成“切片”,并記錄制作過程,有條件的可以讓家長幫助,共同錄制一個“切片制作”的短視頻,在下節課互相交流。
四、結束語
總之,“微課”作為新的教學模式,能夠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并且逐漸被廣泛應用在生物實驗的教學當中,說明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微課”教學資源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并且能夠做到及時反饋。因為“微課”會使用到一些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也會運用到互聯網,因此教學資源比較豐富多樣。除了資源豐富外,微課的及時性也有非常大的優勢,可以將經典生物實驗問題及時地反饋給老師和學生。教師要接納新事物,學會利用“微課”提高生物實驗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大芬.適合應用微課的幾種生物實驗例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4):125-127.
[2]孫春玲.如何進行初中生物實驗微課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73-174.
[3]林婉純.探究微課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7(24):29-3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