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霞
【摘 要】目的:分析痔瘡手術后的護理方式及對臨床并發癥情況進行護理效果研究。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對我院的126例痔瘡患者開展研究分析,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預防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方式,預防組患者接受預防性護理和常規護理,我們對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了觀察分析,對比患者的并發癥情況。結果:預防組患者有42.8%重度疼痛患者,有30.2%尿潴留,7.9%便秘,3.2%出血,1.6%感染,預防組的以上指標數據分別是57.1%、41、3%、12.6%、6.4%、4.8%,預防組的并發癥幾率比對照組低,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痔瘡患者的臨床護理使用預防性護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并發癥幾率,術后恢復效果更好,可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痔瘡;并發癥預防
【中圖分類號】R65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現代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而且不良生活習慣比較多,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量少,等等因此均導致了患者的肛腸疾病高發[1]。臨床中為了讓痔瘡患者的手術后并發癥幾率降低,我們對患者開展了護理研究,根據研究進行以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對126例痔瘡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共有56例女性患者,70例男性患者,最小患者是18歲,最大患者是77歲,平均(34.2±2.0)歲,以上全部患者均有肛門疼痛、腫物脫出、墜脹、便血等臨床表現,經相關臨床診斷均明確診斷為痔瘡,其中內痔患者32例,外痔患者56例,混合痔患者38例,手術類型為:環狀切除術患者58例,外撥內扎術68例。按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預防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3例患者,預防組中:男患者36例,女患者27例,平均年齡為(33.2±2.1)歲,其中內痔16例,外痔29例,混合痔18例,環狀切除術30例,外撥內扎術33例;對照組成員患者36例,女患者27例,平均年齡為(32.9±1.7)歲,其中內痔16例,外痔27例,混合痔20例,環狀切除術28例,外撥內扎術35例。兩組的一般性資料對比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性,不影響結果。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的護理服務。
1.2.2 預防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以及與預防性的護理服務。(1)疼痛護理:疼痛是手術治療的常見并發癥,導致疼痛的原因,一方面是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其次就是外界異物對手術創面的刺激,內痔脫出的嵌頓等。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疼痛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方式,視情況為患者提供鎮痛劑治療[2]。(2)尿潴留的預防及護理:尿潴留是手術麻醉和肛門括約肌的痙攣所導致的,術后的敷料填充過度以及患者心理因素也會引起尿潴留,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留意患者的排尿次數和憋漲感,為患者進行小腹按摩熱敷,可以緩解。叮囑患者視情況進行早的下床活動,有助于改善尿潴留情況,和患者進行交談,緩解患者緊張情緒。如果患者持續未排尿,需要遵醫囑留置尿管,為患者進行會陰護理。(3)便秘的預防和護理:患者因為術后疼痛,不敢排便,長期臥床又會導致大便干燥。根據以上的原因,需要保持患者的大便濕潤。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增加粗纖維食物的攝入,為患者進行腹部按摩,讓大腸蠕動,促進排便[3]。(4)出血的預防和護理。術后出血是因為手術結扎不牢,活動劇烈,創面受到排便刺激等引起的。飲食上需要指導患者接受清淡的食物,指導患者活動方式,尤其是結痂脫落期,可視情況使用中藥熏蒸,讓肛門的皮膚濕潤,避免牽拉而引起出血,如果患者有出血情況,需要對出血原因進行尋找,及時的止血。(5)感染的預防及護理。術后傷口滲液,需要定期的進行檢查,對膿性分泌物進行檢查,根據患者的體溫和生命體征來進行預防。叮囑患者清潔肛門,大小便后擦拭干凈[4]。此外,使用高錳酸鉀熏蒸和抗生素進行預防。
1.3 評價指標。根據術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并發癥主要包括:疼痛、尿潴留、便秘、出血、感染等。
2 結果
預防組成員的中重度疼痛發生率、尿潴留發生率、便秘、出血、感染的發生率分別為:42.8%、30.2%、7.9%、3.2%、1.6%,對照組以上指標分別為:57.1%、41、3%、12.6%、6.4%、4.8%,預防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痔瘡是肛門下緣靜脈叢淤血增生,靜脈曲張等引起的。該疾病患者疼痛和出血是主要癥狀,大便時比較痛苦。手術后患者的疼痛強度大,大小便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且肛門附近的神經血管敏感,手術后很容易引起并發癥,對患者的恢復造成影響,此次我院就這些因素開展了護理研究,針對性的進行了預防護理,對導致患者并發癥的原因進行了尋找,并積極的干預,讓患者的手術風險下降,減少并發癥幾率,降低患者的治療痛苦,讓患者能夠盡快康復。此次結果顯示。預防組成員的中重度疼痛發生率、尿潴留發生率、便秘、出血、感染的發生率分別為:42.8%、30.2%、7.9%、3.2%、1.6%,對照組以上指標分別為:57.1%、41、3%、12.6%、6.4%、4.8%,預防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痔瘡手術患者臨床中使用術后干預性的預防措施,能夠讓患者的并發癥幾率下降,讓患者獲得更快更好的康復效果,臨床中的有效率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孟瑋痔瘡的形成、治療及預防[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7):235-236
陸陽.38例痔瘡患者術后的中西醫結合臨床護理[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02):l78-179
張秀娟痔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23):145-46
于媛媛,邵澤花.痔瘡術后坐浴水溫對創面愈合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1(04):l70-l72
劉曉麗.手術治療痔瘡患者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2,(21):143.
杜雪峰,郭晉宏,閆立紅.痔瘡病人術后中藥坐浴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09,7(12A):3144.
劉加宏.痔瘡術后出血原因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3):254-255.
丁正文.綜合手術療法治療混合痔及術后并發癥1000例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1,17(3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