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
摘 要:隨著時代的向前邁進,人們越來越注重教育,尤其是在高中階段是一個人的學習生涯的轉折點,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這時期的孩子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進行體育運動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主要從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大致地剖析了如何培育同學們長期甚至是一生的體育意識以及進行終身體育意識教學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策略分析
時間飛逝,我們進入21世紀以來,生活水平正在逐漸地提高,為了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人們主要是經過體育鍛煉來加強體格。高中時期的孩子們埋頭于學習,沒有時間進行鍛煉,所以這就需要學校增加體育課程,讓體育老師協助同學們培育進行體育訓練的意識,使學生終生收益。高中階段的孩子們學習壓力大,每天的睡眠缺乏,壓力過大會造成失眠、免疫能力弱等狀況,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們應該多增強體育訓練來增強自己的體質,提高免疫力,在保障同學學習的同時也保證了自己的身心平安健康。
一、在高中階段進行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學校對體育課的不重視,造成同學們對體育課的不注重,體育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所以,為了從根本上協助同學們培育體育意識,首先學校就要提高對體育教學的
重視。
高中階段的同學們學習任務重,學校安排的課程緊,甚至把體育課排除在外。雖然近幾年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體育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制定和落實了相關的教學制度,但是在這個制度的落實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學校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導致無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老師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也導致無法幫助學生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經常有一些老師以體育老師生病請假為由占用體育課,進行數學語文課程的學習,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對體育課自然缺少重視,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起終身進行體育訓練的意識,我們需要嚴格按照制度執行,不能隨意占用體育課。
隨著時代的一直進步前進,人們的生存狀況和水平也逐步開始進步,生活水平提高的人們過于注重享受,對體育鍛煉過于忽視,導致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水平較低,同學們沒有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質不強。所以,為了增加學生們的體質,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1.對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幫助建立起體育教學制度。在高中進行體育教學,我們應該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學生是進行體育教學的主體,我們要重視學生對體育訓練的接受能力,幫助學生逐漸適應訓練的強度。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在社會中學生的發展,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建立一個全新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體育訓練效果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
2.對體育教學的輔助設備進行更新,保證可以提供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想要學生能夠進行全面的體育鍛煉,首先就要對一些比較老舊的體育設備進行更新換代,設備比較完備的體育教學是進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條件,擁有完備的體育設施可以讓學生進行全面的體育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增加學生對上體育課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強健的體魄。進行良好的體育訓練的環境,我們可以首先從美化操場的環境出發,種植綠色植物,建立塑膠跑道,建立起相應的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場,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體育訓練環境,給那些有體育訓練興趣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進行鍛煉的場地,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
3.為了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增強其對體育的學習,我們可以增加體育考試,引起學生和社會對體育的重視。想要學生提高對一個學科的重視,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就是考試。考試對于學生來說就相當于一個任務,想要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就加強重視。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學校可以設立相應的考試制度,在每個學期的期中和期末進行考試,考試成績計入學生的總成績,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方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進行終身體育意識教學的意義
幫助學生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事。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可以幫助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之中保持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可以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體魄,減少生病的幾率,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在高中階段幫助學生建立起終身體育意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減少學業和生活中帶來的壓力。
高中階段對學生體育教學的不重視是現階段高中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同樣重要,我們要重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徐敏.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分析[J].體育時空,2015(6):101.
[2]胡昌華.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下旬),2015(6):65.
[3]張傳麗.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6):58-59.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