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銀嬌
青少年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我們要勇于擔當,承擔起國家強盛、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責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為早日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才智。敢于挑戰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過硬本領,將來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努力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必須與時俱進,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把握好“情、理、法”的妙用。下面從三個方面來具體談談。
一、以“情”感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很多班主任都在遵循的工作法則。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人們思想交流的載體。”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是否存在這種情感的傳遞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情感的紐帶一旦斷裂,那這個集體將成為一盤散沙,無任何凝聚力。
雖然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象,“情”與“理”的內涵不盡相同,模式也不一樣,但班主任首先要讓學生聽你的話,樂意接受你的教育,實現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心靈的琴弦需要情感的纖手來撥動。班主任一個溫和的眼色、一聲輕輕的問候,都讓學生陶醉,讓學生感受到慈母般的愛,而這種愛還將成為后進學生向上的力量。一個好的班主任總是非常善于在工作中培養一種師生互相信任、心有靈犀的情感。因此,在工作中,我總是投入真摯的情感,設法讓學生對自己有好的印象,逐步增進感情。平時,主動地去接近學生,關心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做有可能傷害學生感情的事。就是對那些有這樣或那樣“毛病”的學生,特別給予更多的關心,更多的“偏愛”,更是注意“動之以情”。
工作中我碰到這樣一個學生,據同學們反映,他課后愛與人斗嘴、打人和搞破壞;課堂上愛做小動作,作業不是拖拉就是不做。科任老師見了他都感到頭疼。作為班主任,我也一時無計可施。每當他犯錯誤時不是大發雷霆,就是冷眼相待。他呢,早已習慣成自然,面對這些毫不畏懼,沒有絲毫收斂。
一次,我發現他的作業又沒有完成,這已是他這學期第20次沒有完成作業了。我再也沉不住氣了,怒氣沖沖地走到他身邊把他叫出教室走廊。正想與往常一樣大聲朝他發脾氣時,我突然覺察到他的眼光正直直地盯著我,這目光中迸射出了對我的仇視與嘲笑,好像在嘲笑我采用這種方法的愚蠢。我猛然發覺自己的失態,我突然頓悟到了班主任做學生思想工作絕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應“動之以情“,想到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接著便迅速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冷靜過后,我找了一個適當的時機,將他叫出教室外一個安靜的場所,我帶著平和的心態,以平等的姿態和他拉家常,很隨意地與他探討各種青年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現象,他在我的感染下,慢慢的他的心也放輕松了,話語也多了起來,言談中我發現其實他是一個很健談而且知識面和社會經歷相對比較豐富的一個學生,看到時機到了,我趁熱打鐵,我語重心長地跟他談,充滿感情地告訴他:“老師早就知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為人正直,很想進步,只是偶爾講話有點沖動而已,說實話,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壞習慣,我知道其實你內心是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的。憑你的聰慧和努力,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不過現在,你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古人說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說到這里,我觀察到:他什么也沒說,只是眼眶里充滿晶瑩的淚花。我明白我的真情打動了他,工作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第二天我欣喜地發現他的作業交了,而且還寫得很工整。從此,我經常有意地去挖掘他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并且不失時機地表揚他,漸漸地,我發現他臉上不時浮現出燦爛的笑容,雙眼也流露出智慧的光芒。他徹底變了,變成了一個尊師重長,熱愛學習,熱按班集體,虛心向學的好學生了。
二、以“法”治班,培養學生嚴格的規則意識
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只注重情感教育,這樣班級管理就缺乏力度,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縱或隨意。在工作中也要注重“法”在班級管理制度化、經常化和規范化,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記得有一年我接了一個新班,在開學初的衛生值日中,有一天下午放學后,天下起了小雨,值日生未打掃衛生便走了。第二天早讀前,我就找到這幾位值日生,讓他們立即補掃衛生,寫出檢討,并對他們當月“德育量化考核成績”作出從嚴扣分。當時有教師建議我“罰他們值日一周”,我拒絕了。我認為:以罰代管,勢必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對班規班紀的認同及對班主任的信任。對于這些現象,我認為從自己開始,應經常深入到學生中間,做到“嘴勤腿勤心眼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樹立榜樣。如:遲到、不交作業、不勞動等這些是靠班主任嚴抓共管以形成一種良好的班風。
從事班主任工作以來,我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在班主任工作中,“情”是前提,“理”是基礎,“法”是保障,情、理、法相輔相成。只有將情、理、法的理念貫穿于整個工作當中,并使之和諧統一,才能感化學生的心靈,規范學生的的言行,構建團結、奮進、友愛、溫馨的班集體。實踐也表明:班主任在充分掌握班情的基礎上,若能審時度勢,把握好情、理、法的工作藝術,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