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玉
【摘 要】目的:妊娠滋養細胞疾病(GTD)是一組來源于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的疾病,其包括葡萄胎、絨毛膜癌、侵蝕性葡萄胎以及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等。GTD比較常發生于宮外孕、自然流產或者足月生產之后的女性群體。目前,臨床上對此種疾病的治療進展比較好,但是,在臨床診治的過程中,卻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等待我們去解決,希望此種疾病的臨床診治能夠得到更多婦產科工作人員的關注。
【關鍵詞】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診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45.8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1 葡萄胎妊娠的診斷問題與對策
目前,我國在治療葡萄胎方面的技術已經趨于規范,但是在其他方面還存在著一些爭議,如對葡萄胎患者實施預防性化療方面。臨床上在治療葡萄胎妊娠患者時,如果患者的年齡以超過40歲、并且臨床表現為子宮異常增大、黃素化囊腫的直徑超過了6cm等一些高危病變,臨床上一般主張采用預防性化療。目前,我國在治療特殊的葡萄胎方面發現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也就是基因療法,有研究人員在相似的研究中指出了,NALP7基因是最先發現的,也是家族性復發性葡萄胎的基因[1]。但是關于其發病機制,臨床上卻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明,只是有研究人員推測其發病機制是由卵子或者子宮內膜蛻膜化所誘發的。截至目前,在經歷了大量的研究之后,也證實了NALP7基因不但能夠誘發復發性葡萄胎,并且還存在于死胎、習慣性流產等多種病癥中。另外,有研究人員在男性睪丸精原細胞瘤中也發現了NALP7基因,這項發現很有可能就會成為靶向治療葡萄胎妊娠的又一個靶點。
2 惡性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的診斷問題與對策
國際醫學組織認為,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是臨床上唯一不需要病理學檢查證據就能被確診的一種婦科疾病。所以,GTT在臨床診斷中也極易被誤診。隨著我國相關部門對疾病診斷的規范化管理,在臨床診斷中,大都以2000國際產婦聯盟(FIGO)所制定的診斷標準為主要依據進行診斷,主要有以下幾個標準:(1)在三周或三周以上的時間中,對患者的血HCG測定4次,其4次測定結果顯示血HCG水平(±10%);(2)在2周或者2周以上的時間中,對患者的血HCG測定3次,其3次測定結果顯示血HCG水平平均上升了10%;(3)在半年內,對患者的血HCG測定7次,其結果均顯示血HCG水平異常;(4)患者符合實驗室病理學檢驗及診斷的標準。診斷人員發現患者只要符合其中的一條,則即可被確診為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其實在實際的臨床診斷中,對患者進行肺部造影,結果顯示肺部出現轉移性陰影或者是轉移性結節,在經過進一步診斷后,也可被確診為GTT。一般情況下,GTT常見于葡萄胎妊娠之后,也可能發生在陰道異常出血、習慣性流產、產后、學HCG水平持續性偏高的情況下。
但是目前,在診斷方面依舊所要面臨的難題是:(1)在臨床病癥以及超聲檢查的征象方面,GTT與特殊的異位妊娠、不完全流產等極其相似,并且其三種疾病的血HCG水平會發生重疊,診斷人員在進行診斷時,很有可能會將三種疾病混淆,因此,一定要經過臨床確診后再進行治療;(2)近年來,宮腔手術的廣泛使用,大大增加了其應用的頻率,加上人工受精技術的推廣,異位妊娠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了直線上升的狀態[2]。比如宮角、宮頸、子宮肌壁間、剖宮產瘢痕處以及殘角子宮等,其癥狀與絨毛膜癌的癥狀極其相似,診斷人員在診斷的過程中,應提高警惕,避免混淆誤診。而可以通過宮腔鏡、腹腔鏡、或者直接開腹取樣,采用病理學檢查后被確診。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由于臨床上GTT比較少見,當患者表現出的癥狀與其他妊娠疾病的癥狀比較相似時,應先考慮到其他妊娠疾病或者多發疾病,再通過臨床診斷來確診。
3 推行FIGO臨床分期與預后評分系統的應用
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是一種以血行轉移為主要途徑的婦科惡性腫瘤。由于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的WHO預后評分標準和FIGO臨床分期標準在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分期系統與評分系統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脫節,所以,在臨床應用中不能將其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對其進行修改后,目前,使用的是2000年經過國際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學會審定的新的分期和預后評分系統。此評分系統更加客觀的反映出了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患者的具體情況,并且還在診斷疾病的同時能夠指出患者在分期之外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及預后的危險因素。對于一些期別比較早的患者可能存在一些高危的因素,對于一些期別比較晚的患者也可能屬于低危患者。此種分期與評分系統能夠一目了然的對患者進行診斷,這也能夠幫助治療人員給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以及對患者的預后進行評估。對于復發的患者,則應依據FIGO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分期系統中的相關標準,再結合患者復發時的病情,對患者進行重新分期和評分診斷[3]。目前,我國所使用的《婦科惡性腫瘤分期以及臨床實踐指南》為2006年11月FIGO會議上所發布的第3版,其不但在臨床的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并且在不同的研究機構中對患者的病情有了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更加方便研究人員進行治療信息的交流以及療效的比較,為指導治療以及為預后提供信息提供了更多的參考信息。
4 強調化療的規范化管理,預防耐藥和復發
臨床上加強對化療的規范化管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的耐藥性和復發率。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治療GTT的方法就是化療治療,特別是對于惡性GTT患者,正確有效的化療方法有著很好的根治效果。但是在造成化療失敗的原因中,首要因素就是患者對化療耐藥性較差。所以,臨床上要求醫療機構加強對化療規范化的管理,以此來降低患者對化療藥物的耐藥性和疾病的復發率,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4]。
5 結束語
總之,目前臨床上治療妊娠滋養細胞腫瘤失敗的原因主要就是耐藥和復發。臨床上治療耐藥和復發患者時,治療人員應根據患者疾病的發展程度、嚴重程度以及既往治療的情況,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給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另外,還應強調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在給予患者藥物化療的同時,對患者病情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手術機會,盡可能的降低患者對化療藥物的耐藥率,切除復發的病灶,達到持續緩解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楊淑麗,吳玉梅,李巍等.宮腔鏡在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05):80-83.
韋芝艷.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診治中的問題與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09):168-169.
宋秀蓮.彩超在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診治中的作用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3):1451-1452.
向陽.妊娠滋養細胞疾病診治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09):64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