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紅
(邢臺市園林局 河北 邢臺 054000)
草履蚧雌成蟲體長7.8~10 mm,寬4~5.5 mm,橢圓形,形似草鞋,背略突起,腹面平,體背暗褐色,邊緣橘黃色,背中線淡褐色,觸角和足亮黑色;體分節明顯,胸背可見3節,腹背8節,多橫皺褶和縱溝;體被細長的白色蠟粉。雄成蟲體紫紅色,長5~6 mm,翅1對,翅展約10 mm,淡黑至紫藍色,前緣脈紅色;觸角10節,除基部2節外,其他各節生有長毛,毛呈三輪形;頭部和前胸紅紫色,足黑色,尾廣瘤長,2對。卵橢圓形,長約1 mm,初為淡黃色,后為黃褐色,外被粉白色卵囊。若蟲體灰褐色,外形似雌成蟲,初孵時長約2 mm,蛹體圓筒形,長約5 mm,褐色,外有白色棉絮狀物。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圖A)屬同翅目,蚧總科,綿蚧科,又名草鞋蟲、桑虱、樹虱子。為害懸鈴木、白蠟樹、櫻花、海棠、玉蘭、楊樹等多種園林植物。其若蟲、成蟲群集上樹,令人厭惡(圖B),在樹木嫩枝、嫩芽處吸食汁液,致使梢頭枯死,影響植物生長,并大量分泌蜜露,引發煤污病,嚴重影響環境衛生。這種情況在每年春天,特別是4月份和5月份,最為繁盛。

圖A 為草履蚧

圖B 較大蟲口密度的若蟲上樹

圖C 為樹皮縫的卵囊
草履蚧1年發生1代,以卵囊在寄主植物樹皮縫(圖C)、根部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1~2月越冬卵開始孵化,初孵若蟲暫棲于卵囊內,氣溫升高時出囊活動。2~3月若蟲陸續出土上樹,3月下旬基本結束。3月末4月初1齡若蟲第1次蛻皮進入2齡,開始分泌蠟質物,4月下旬蛻皮進入3齡,出現雌雄分化,4月下旬雄成蟲開始羽化,3齡雌若蟲繼續為害,至4月末蛻皮變為雌成蟲,5月中旬為交尾盛期,6月中下旬交尾后的雌成蟲開始下樹,鉆入根際附近的土壤,產卵。
草履蚧生活隱蔽,較難防治,因此應采取防治綜合措施才能達到減輕或消除蟲害的目的。
4.1 物理防治
4.1.1 整形修剪。結合草履蚧生活習性,在冬季、早春結合修剪,剪除蟲枝;對生長過旺、枝葉郁閉的枝條進行疏剪,改善通透性,將剪除的枝條集中銷毀。
4.1.2 清除蟲源。于秋冬季節結合日常養護管理,對當年蟲害發生嚴重的樹木,可用竹片、軟刷清除樹縫內的卵囊,以減少蟲量。
4.1.3 環涂粘蟲膠。根據若蟲上樹危害的生物習性,可于早春(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在樹干環涂寬度為10~20 cm的粘蟲膠,阻止若蟲上樹。采取該措施防治時應注意:一是在涂膠前,應刮除涂膠部位的粗皮,但不可破壞樹木形成層,高度和寬度要整齊劃一,達到美觀的目的;二是綠地中的樹木涂膠應盡量涂在較低部位,綠籬中的喬木涂膠,一定要低于綠籬的高度;三是注意清理涂膠部位的臟污,及時增添新蟲膠,保持膠狀物的粘蟲度,以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四是及時清理殺滅被阻止上樹的若蟲。
4.2 化學防治。對于上樹若蟲,應及時采取化學防治措施,針對草履蚧2齡若蟲至成蟲期都有一層蠟質物保護蟲體的特性,在進行化學防治時應注意防治時期。及時抓住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上旬初孵1齡若蟲上樹時期,可用結合環涂粘蟲膠或阻蟲帶的方法,對被阻若蟲噴施40%殺撲磷1 000倍液,1周后結合被阻蟲量進行第2次防治,連噴2~3次,噴藥時,必須周密、細致使藥液充分接觸蟲體,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4.3 生物防治。草履蚧有許多天敵寄生或捕食,如紅緣瓢蟲、赤眼蜂等,可通過保護和利用天敵,或引種人工釋放天敵,達到控制草履蚧為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