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環
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常的形式。它是語文課的延伸,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在閱讀過程中注重情感體驗的投入,使學生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提高對文學作品理解賞析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要幫助小學生特別是農村小學生,從小學會閱讀,學會有效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上的頭等任務。那么怎樣培養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呢?
一、定向選擇讀物,培養閱讀興趣
學段不同,年齡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也不同,其閱讀的傾向,閱讀的興趣亦有所不同。小學低年級兒童的閱讀傾向為短篇,完整的故事,幻想性題材的故事,幽默、意外的故事結局;中年級兒童閱讀傾向為童話類、傳記類、富有神秘性、創造性的故事,歷史類讀物;高年級兒童閱讀傾向為游記、傳記類,帶有悲劇色彩的讀物等。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差異性向低、中年級的學生推薦一些童話故事、古詩等讀物,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童話中的故事情節對兒童的吸引力很大,小學生徜徉其中,樂趣無窮。向高年級的學生推薦一些英雄故事、偉人故事、歷史故事、科普讀物。如《少年毛澤東》《保護人類的家園》等。學生有了自己喜歡的讀物,閱讀的興趣就自然會高。
二、營造讀書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中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設計不同的導入和閱讀方式,渲染文化背景,用課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學生,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和探索的欲望。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要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以“演”誘發興趣
教師要經常地、有意識地根據教材的內容,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課文劇,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了解課文相關內容的欲望,誘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如在教學《猴王出世》時,教師鼓勵并指導學生進行課文劇表演,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理解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后順勢向學生推薦古代名著《西游記》,建議學生閱讀少年版的《西游記》。帶著那份興趣去閱讀,學生定能讀得興味盎然。接著再告訴學生,獲取知識不僅僅可以從教師、家長那里獲得,還有很多途徑能靠他們自己獲得知識,如讀書、上網等。
2.以“境”激起興趣
以學生高頻活動區——班級為基地,通過由學生獻書,向學校借書,用班級活動費購書等渠道,建立班級“悅讀”圖書角,讓學生可以在課間、課余隨時隨意地看書。設立班級“悅讀漂流袋”,每人準備一本好書,放在透明文件袋子里,寫上自己姓名和學號,然后定期在班級里“漂流”,“1號讀物” “漂” 給“2號”同學,“2號讀物” “漂” 給“3號”同學……這樣,學生非常感興趣,還生怕自己“偷懶”而耽誤別人,而且每“漂流”“一圈”,學生的閱讀量大大增加。教師還帶學生到學校閱覽室或到 “走廊書吧”,任他們隨意翻翻,看看,讓他們感受課外閱讀的吸引力,感受那濃濃的讀書氛圍。教師還鼓勵學生利用假日到圖書館、書城借書,買書。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樂園中,可能 “撿”到的是“山貨”,也可能 “淘”到的是“海味”,但都能“烹制”出一道道美味的“佳肴”。
三、教給讀書方法,保持閱讀興趣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法,這樣,才會事半功倍,讀書亦是如此。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后,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參與閱讀,但是,單憑讀物、環境等外在媒介的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不會長久的。要使學生的閱讀興趣長久地保持下去,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是關鍵。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必須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樣去讀,才能保持閱讀的興趣,使閱讀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一件要事,而不僅僅是一時的好惡,做到“精”“略”并重。
精讀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神、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精讀是閱讀的最高形式,是最有價值的閱讀。對有些課外讀物,教師可指導學生精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慢慢欣賞讀物中的精彩片斷,學習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布局謀篇的技巧,以達到積累知識、掌握方法的目的。對小學生而言,對教科書和教科書有關的書都應精讀,如學習了課文《猴王出世》,讓學生再讀《西游記》。然而,當今社會處于知識爆炸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快,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也不可能對所有的課外讀物都能詳加研讀。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教師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略讀、瀏覽能力,要指導學生在眾多的課外讀物中,甄選自己所需的讀物,做到快捷地收集和處理信息。如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或網絡瀏覽書報雜志,可快速提取信息,準確地篩選所需信息,有目的地積累所需材料。
四、展示閱讀成果,鞏固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如果不及時督促檢查,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把閱讀活動引向深入,教師每學期進行若干次定期或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獎勵“閱讀之星”“書香小組”,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又往往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更加深遠了。
閱讀是人類吸取知識、獲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動力,能調動內在潛力,提高閱讀效果。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高了,讀書就會越讀越多,越讀越會,越會就越喜歡讀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最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