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華

中小學優秀班主任(下文簡稱“優秀班主任”)理清班主任工作個性的建構邏輯,有助于提高自己對建構班主任工作個性的價值認同感,讓自己的創造性實踐狀態保持較高的穩定性,在不同時期生成內涵不同的創造性實踐文化,從而創造出最大化的崗位價值。
一、班主任工作個性的提出來源
(一)優秀班主任的創造性實踐生成了獨特的實踐文化
優秀班主任生成的創造性實踐文化,有四個典型特征。
第一,實踐文化的生成環境——教育情境的不確定性高。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教育情境時,優秀班主任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認知,確保能理性地認識、理解新環境,并及時調整工作目標,選擇適宜的工作內容、方法。
第二,實踐文化的生成主體擅長運用個人良好的教育品質。優秀班主任的創造性既不同于工人在生產中的新制作,也不同于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的新發現,也不同于工程師在科技發明中的新專利,也不同于商人在商品經營中找到的新策略,而是對自己的高尚師德、職業認同、性格優勢、豐富知識、高雅興趣等良好的個人教育品質的高水平運用。
第三,實踐文化的生成方式——教育智慧的生成幾率高。優秀班主任的專業素養高,能整合更多的教育資源,及時地、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
第四,育人價值高。優秀班主任的創造性以人文精神為底色,為的是創造自己、學生的完整生命,而不僅僅是尋求為自己、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工具改良、知識再造與技術革新。這決定了優秀班主任在創造中會突顯出慈愛、善良、機智、優雅等良好的教育品質,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用班主任工作個性來描述優秀班主任的創造性實踐文化
筆者以為,與班主任工作藝術、班主任工作風格相比,班主任工作個性更適合用來描述優秀班主任的創造性實踐文化。提煉班主任工作個性的概念并解讀其生成機制,進而引導廣大優秀班主任在建構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個性的過程中,生成更獨特、更健康、更穩定的創造性實踐文化,尤為重要。
二、班主任工作個性的概念提煉
基于上述分析,要想提煉班主任工作個性的概念,必須思考其與班主任工作藝術、班主任工作風格的區別和聯系。
(一)三者的不同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班主任講究工作藝術,就是遵循“優中選優”的價值追求,讓班主任工作在當前情境中以“學生最能接受”的審美樣態呈現出來。普通班主任的工作藝術往往不具有穩定性,只在某些時間段、某項實踐中、某些環節上體現出來,優秀班主任則能讓工作藝術常態化。
廣義理解中的班主任工作風格是班主任的工作主張、工作內容與工作藝術有機結合的體現,是班主任的工作藝術呈現出穩定性的標志。狹義理解中的班主任工作風格是班主任經常使用的工作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風格,意味著班主任能運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方法來完成工作,能讓別人對自己的工作行為產生藝術感受。換言之,只要提到某位班主任,身邊的同事就知道他善于怎樣完成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個性是優秀班主任為了將自己良好的個人教育品質與班主任的崗位價值實現高度融合,而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與行為傾向性的總和。
優秀班主任建構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個性,既是對自己的生命獨特性的認定,對實現班主任崗位的獨特社會價值的莊嚴承諾,也是職業幸福所在。優秀班主任工作個性的建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優秀班主任的工作個性具有極強的獨特性,不會輕易被復制。
(二)三者的聯系
工作藝術、工作風格與工作個性都是基于班主任的實踐文化特征來分析、理解班主任的行為的,但概念提出的角度、描述的側重點不一樣。
班主任工作藝術是基于不同班主任的思維方式的差異性而提出的,重在描述班主任對工作內容、方式、方法的最優化追求;班主任工作風格是基于別人對優秀班主任的行為的審美感受而提出的,重在描述優秀班主任的行為文化的獨特性;班主任工作個性是基于優秀班主任的創造性實踐文化而提出的,重在描述優秀班主任的崗位價值是如何實現最大化的。班主任的工作藝術、工作風格與工作個性既是相互獨立的三個范疇,也是呈遞進關系的三個層次,更是“否定之否定”的一個螺旋上升系統。工作藝術是形成工作風格的基礎,工作個性是對工作風格的超越。
三、班主任工作個性的建構框架
(一)建構個人教育哲學,形成健康的教育信仰
充分認識建構個人教育哲學的意義。個人教育哲學是指優秀班主任運用哲學思想、哲學知識與哲學方法,在批判教育理論、反思教育活動、研究教育問題、感悟教育真相中形成的系統的、清晰的、一貫的觀念系統。擁有個人教育哲學,意味著優秀班主任能主動地思辨自己的教育追求,直至形成健康的教育主張;意味著優秀班主任能形成對教育事物的整體理解,從較高的層面把握教育事物的發展態勢;意味著優秀班主任能自覺地具備理論思維,提升實踐經驗;意味著優秀班主任能自覺地運用辯證法,批判、改造自己的教育實踐。
建構個人教育哲學的實踐方向。第一,要有哲學思維的自覺性。優秀班主任要系統地學習、研究中西方經典哲學、教育哲學著作,并注重運用,把哲學理論變成哲學思維方法與能力,以形成哲學批判的自覺性。第二,優秀班主任個人教育哲學的建構內容可從“班主任的教育使命”“班主任的教育目標”“班主任的教育內容”“班主任的教育策略”“班主任的專業成長”五個方面進行。其中“班主任的教育使命”“班主任的教育目標”是核心,即要回答清楚“班主任的設立價值是什么”“班主任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的問題。
(二)梳理個人教育史,錘煉自己的教育精神
記錄成長大事。優秀班主任按照時間順序把那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大事記錄下來,留下溫馨、羞愧、難堪等深刻體驗,有助于找到自己成長中的關鍵時期、關鍵人物、關鍵理論、關鍵媒介,進而從這些關鍵事物中分析自己堅持了什么、丟棄了什么。
編制成長年譜。優秀班主任在訪談熟人、自主回憶、梳理日記、翻找信件、查閱檔案后,按照時間順序,可為自己建立一個翔實的成長年譜。編制年譜既是細致的事務完成過程,也是重溫過去的精神享受過程。
撰寫教育自傳。優秀班主任按照不同的側重點撰寫教育自傳,就會梳理出自己的研究、閱讀、寫作等教育生活史,有助于自己主體意識、超越意識的形成,直至實現自己人格的獨立、精神的自由。
(三)不斷進行自我認識,確定自己的教育原則
完成多層面的自我認識。優秀班主任個性意識的蘇醒與培育,可從三個層面的自我認識開始。第一,找到自我。尋找自我并進行定位。第二,豐富自我。擴展自我與世界、他人的關系,悅納自己、他人與現實,深化自我的內涵。第三,保持自我。抗拒外界對自我的擠壓,保持個性的獨立和自由發展。
在自覺、清醒的狀態中做自己。優秀班主任從被動地執行平庸的標準、說別人的話、做別人要求做的事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堅守教育底線,轉而以一種自覺的狀態來想自己的問題、做自己的事、說自己的話,實現自己的教育追求,便能找到并遵循自己的教育原則。
(四)提煉個人教育理論,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
在敘事研究中生成。優秀班主任會描述、解讀自己的典型故事,挖掘、梳理出自己班主任工作行為背后的內隱觀念、知識。
在經驗批判中生成。優秀班主任或者是自覺地自省,或者是利用外援力量批判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為,總結出自己的實踐經驗,并在不斷打磨中使之更具普遍意義。
在文獻分析中生成。作為以實踐者為第一角色擔當的優秀班主任,也應有強烈的文獻意識,并試著做一些文獻分析,張揚自己的理論話語權。
(五)基于良好的自我品質,開發獨特的實踐內容
過有主題的教育生活。在中長期專業發展規劃和學期成長規劃中,優秀班主任都要有明確的工作實踐主題。總結一天的得失、閱讀一本專業書籍、選取研究一個問題、撰寫一篇論文、規劃一次活動,都要圍繞自己的實踐主題進行。
形成品牌性班主任工作實踐。優秀班主任要基于工作內容、自身實際、學生需求來開發班本課程,創建自己的標志性班主任工作實踐,直至形成品牌性班主任工作實踐。
(六)總結出個性化經驗體系,運用自己的教育策略
總結單個的事例經驗。優秀班主任要注重總結自己有體會的班主任工作經歷,形成一個個典型案例,從中總結出獨立存在的事例經驗。
總結“類經驗”。事例經驗積累到一定數量,案例之間的相關性就會顯現出來,要有效地區分、總結同類案例的共性與個性。優秀班主任會總結出應對同一類工作情境的“類經驗”。
形成個人教育經驗體系。優秀班主任將豐富的“類經驗”重新打磨、歸類、整合,逐漸形成個人教育經驗體系,于是,自己擅長使用的、可信度高的教育方式、研究方法就總結出來了。
(七)總結實踐性知識,生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雙路徑生成實踐性知識。優秀班主任不僅要通過改變行動策略來解決問題,更要通過改變自己的價值觀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行動策略與價值觀的改變內容,就變成了優秀班主任的實踐性知識。
應激式生成實踐性知識。優秀班主任在面對突發的新問題情境時,通常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可用,必須快速地篩選自己的信息庫,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不斷地推敲、驗證、反思,從而生成新的知識形態。
漸進式生成實踐性知識。優秀班主任在面對大型任務、需要每天完成的常規任務時,不斷地遭遇新情境,不斷地解決新問題,不斷地反思,從而不斷地修正、豐富自己的實踐性知識。
(八)記錄教育日志,表達自己的成長結果
把握準記錄定位。優秀班主任從事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做課題、寫論文,而是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矯正與完善。因此,優秀班主任記錄教育日志是在呈現不同時期的成長結果。
記錄多種日志。如果以日志的記錄內容為劃分指標,優秀班主任的日志可分為隨記性日志、備忘性日志、反思性日志、追蹤性日志、專題性日志與解釋性日志。優秀班主任要立足實際,記錄不同形式的教育日志。
運用多種策略記錄教育日志。優秀班主任既會用固定的、隨身帶的日志來記錄,也會用手機、電腦來記錄,還要隨時補充、完善、打磨自己的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的分析重心。在分析教育日志時,優秀班主任要緊緊圍繞分析成長質量、提取規律信息、尋找班主任工作個性等重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