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雪琴
【摘要】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需要通過課外延展性閱讀來開拓學生的眼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外閱讀占據了小學語文的半壁江山,應該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新的教育背景下所產生的新的教育模式?怎樣充分發揮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呢?文章展開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重要性
一、引言
小學語文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可集中體現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如何在短時間內高效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問題之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擴大課外閱讀量,讓小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逐漸從課外閱讀中激發出對閱讀的濃厚興趣,在大量汲取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小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讓小學生在閱讀中模仿借鑒詞語、語句,最終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二、課外閱讀的重要價值
《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中曾提出這樣的觀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論述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猶如魚水一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也是此理。由此可見,小學生非常有必要進行大量課外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讀、記、寫、練,循序漸進地提升作文水平,正所謂“在讀書方面費盡心力,在寫作方面就自然而然筆下生輝”。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擺脫平日教學中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束縛,在輕松愉悅、身心放松的閱讀環境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一)課外閱讀促進學生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敲響快樂學習的鐘聲
寫好作文最重要的基礎便是擁有寫作素材。積累大量寫作素材的必要途徑之一便是多讀書,讀好書。但是,對于自控能力較弱的小學生群體來講,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作文是需要較長時間的,小學生只能被動地集中精力去完成這項作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豐富的課外閱讀素材,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展示和妙趣橫生的視頻等形式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是一件極有趣味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可以在快樂的渴望讀書的氛圍中擴大閱讀量。此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將他們認為優美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并且在實際寫作中合理運用,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作文水平。當學生認為每日的課外閱讀是一件令他們開心愉悅的事情時,便會化被動為主動,作文就不再是學生的課業負擔,便能夠在嚴肅而活潑、有聲有色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學習。
(二)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搭建知識儲備的殿堂
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喜歡畫蝦,其所畫之蝦躍然于紙上,栩栩如生,時輕時重,嬉戲于溪水之中,正是因為齊白石先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對蝦進行觀察,積累蝦的各種形態于腦中,才鑄就了蝦的臻妙,畫出了一幅又一幅惟妙惟肖的畫作。同樣,學生通過課堂外大量的知識瀏覽、沉淀與儲備,勤于課外閱讀中的素材積累,寫作時才能文思泉涌,妙筆生花。
為了使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高效地積累寫作素材,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高課外閱讀效果,將書中的月章星句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消化轉變成自身的寫作素材。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模仿大量的語言表述;一個學生在漫長的求學之路上,也需要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二者聯系緊密,相輔相成。其中,語言表述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的,而作文素材的收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課外閱讀。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已經基本熟練掌握了字詞句段的運用,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應該在于提高閱讀效率,引導學生善于在句比字櫛的閱讀中摘錄錦囊佳句,在高效的閱讀中提升作文水平。
課外閱讀還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及判斷能力,從而在此基礎上提升寫作技巧。舉個例子,現代散文家朱自清在作品《匆匆》中運用了大量的疊詞、排比以及比喻、擬人的修辭格。例如:“早上我起來的時候……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作者通過排比句來告訴讀者時間的流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運用相同的修辭格對文章進行美化,進一步提升作文水平。再比如“百科全書”系列的書籍,對自然現象、地球宇宙、生活事物、歷史風情、生物世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進行了介紹,在這樣的閱讀氛圍中,既拓寬了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自然而然就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
(三)課外閱讀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筑建進步向上的階梯
英國作家威廉·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課外閱讀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準確表達與善于理解的能力,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是,在傳統教學中有一部分教師對課外閱讀存在不全面的理解,認為課外閱讀的主要功能即大量積累優美詞句,強行給學生灌輸作文大全、好詞佳句等高提煉式書籍,以便應對考試。雖然在考試中大量的華麗辭藻堆砌能夠給學生提供加分項,迅速提高作文分數,但這種方法實際上是存在問題的。考試只是形式上考查學生近一學習階段對課內知識體系掌握情況的一種手段,這種考查是很片面的。堅持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及寫作表達能力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根據大多數語文教師的反饋,作文能力越強的學生讀的書籍越多。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在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可以主動地進行自我理解和消化,將課堂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融合。那些廣泛涉獵書籍的學生明顯思維能力敏捷,理解能力較強,知識面廣泛,表達能力更強,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更好。從表面看,課外閱讀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并沒有多大的聯系;但是從更深層次來看,閱讀能夠增強學生語感,拓展想象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思想上的升華與共鳴,寫出優秀的作文自然不在話下。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適當地加入一些課外閱讀素材,對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三、課外閱讀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相結合
現在主流的作文形式是命題作文,然而小學生處于對世界認知的初步階段,對很多事物還未形成正確的認知,在情感方面也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社會經歷單純,生活實踐缺乏,知識面較窄,積累的寫作素材相對匱乏,面對作文主題,感到無所適從,不知從何下筆,因而難以寫出與眾不同、表達新穎、思想明確的作文,寫作內容缺乏個體差異性,內容及表達千篇一律。這是由于寫作素材積累不夠導致的。沒有大量素材支撐的文章,猶如無源之水般空洞乏味,毫無語感、詞不達意的表達方式無法表達出真情實感。可想而知,這樣的作文怎能達到教師授課的目標?
鑒于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在調整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挑選好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同時,做好讀書筆記的摘錄工作,當閱讀到優美的語句時,細細品味其中的句法表達和意境描寫并摘錄下來。學生應善于積累作文素材,并力爭應用到平時的寫作中去。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用文字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尊重學生的寫作自主性,不論是寫作時間、寫作形式還是寫作內容,引導學生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思維的閃光點,寫下感悟的瞬間。
四、結束語
思考能力對人們的學習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影響,直接影響人們的學習能力。小學語文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和理解更好的知識,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很重要,因此一定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中國的小學教育應通過語言課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而不僅僅是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在當代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拓寬眼界,打開思路,鍛煉思維,為寫作夯實了基礎。小學生在寫作中遣詞造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將來的學習、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增強課外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借助課外閱讀的方式,調整傳統的教學模式,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有效提高寫作水平。
簡而言之,教師在中國小學語文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應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學習。此外,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利用課外知識引入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自由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閆秀鳳.“真情實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6):90.
[2]李紅云.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02):6.
[3]林麗丹.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19):255.
[4]胡艷琳.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華夏教師,2017(05):24.
[5]王敏.探究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中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