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 吳旭 王業明 李建兵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土木工程專業傳統實踐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后提出了“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在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運用。
【關鍵詞】“四位一體” 實踐教學 土木工程 運用
【基金項目】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四位一體”實踐教學的研究,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7SJB 1284)。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061-02
一、土木工程專業傳統實踐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不重視實踐實驗教學
第一,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實踐課程的開展主要依附于理論課程的開展和完善,從整體占比上來看,實踐課程學生成績的比例遠遠低于理論考核,一般是1:4的比例;第二,在進行具體的實踐教學時,大多采用分組合作的形式,部分學生認為不管自己的事,在小組合作中存在搭便車的思想;第三,在對實踐教學進行考核評價時,大多是以實踐報告為主要依據,很多學生可以直接抄襲他人報告,也能獲得不錯的成績,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實踐實驗教學并不重視。
(二)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缺乏主觀能動性
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大多數以理論基礎型實驗為主,很多只是為了驗證理論,相對一些復雜的工程項目而言過于簡單,根本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直接進行示范,學生只需要依樣畫葫蘆即可,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導致實踐教學效率和質量始終難以得到提升。
(三)教師的指導示范過于仔細
受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學生實踐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會先進行一次詳細的示范和講解,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聽懂。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在實踐課程開始之前并不會進行預習,在實驗活動中沒有經過獨立的思考,只是重復一遍教師的行為操作,久而久之,難以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在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運用
(一)學生中心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化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凸顯和重視,不論是實踐教學的預習情況、具體實踐操作流程還是學生彼此之間的溝通合作、數據整合分析等等步驟和環節中,都必須將學生作為實踐課程教學的主體。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遞者逐漸轉變為引導者和輔導者。
(二)團隊合作化
團隊合作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通過對學生的合理分組,制定出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案和計劃,從而搭建出良好和諧的、互動型的學習氛圍和模式。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一般將學生分為8-10組,每組人數控制在4-6人最佳,每一個小組配備一個指導教師。在分組時教師可以進行隨機分配,杜絕小圈子思想。隨機分組可以有效模擬后期的工作環境和合作實驗,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情景進行實踐鍛煉。
(三)教學方法多元化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擯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入“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以職業技能競賽促進教學改革、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網站輔助教學模式等等,使得整個教學過程變得多元化,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直觀形象的,多重層次的實踐教學途徑,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凸顯出學生的課堂主人地位。
(四)考核過程化
在進行實踐教學之前,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自己制定的實驗方案進行系統全面的匯報,明確自己要做什么?怎么開展?預期達到的效果等等。每個小組進行依次講解,時間規定下5-6分鐘最佳。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給出相應的考核評價,得到肯定以后方可開始實踐。
對于整個實踐過程應當進行全面的考核,實時監控流程和質量。教師要仔細認真觀察學生的實際表現,包括動手操作能力、操作行為的規范性、參與度及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協作、問題的處理能力等等。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充分提高土木工程實踐教學質量和水平,教師應當從學生中心化、團隊合作化、教學方法多元化、考核過程化四個方面入手,貫徹實施四位一體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陽冰,李森森,王爽.地方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28).
作者簡介:
戴麗(1988.9月-),女,漢族,江蘇南通市港閘區人,碩士,南通理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結構工程和混凝土結構。
吳旭(1982.8月-),男,漢族,江蘇南通市崇川區人,碩士,南通理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程成本控制。
王業明( 1965.2月-),女,漢族,江蘇南通市崇川區人,碩士,南通理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方向。
李建兵(1975.3月-),男,漢族,江蘇南通市崇川區人,碩士,南通第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技術及安全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