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薛翠平 錢進
摘 要:在綜合性大學中,C++課程設計是一門計算機的基礎課程,集抽象性、繼承性和多態(tài)性為一體。教師分析了現(xiàn)在大學C++課程設計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給出了一些相應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C++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01
C++課程設計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是高級語言程序設計的入門課程,其教學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專業(yè)知識,而且包括面向?qū)ο蟪绦蛟O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因此,課程設計的宗旨應該是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zhì)。
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C++課程設計課程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課堂教學、實驗指導書、教師輔導答疑模式等,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尖子生缺乏學習興趣,后進生失去學習信心。同時,部分學生只注重個人表現(xiàn),忽略團體合作,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術交流減少。
對于C++的實驗課程,目前的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實驗的內(nèi)容比較單一,以驗證課堂講授內(nèi)容為主,學生機械地按照書上的步驟進行實驗,無法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因為學生人數(shù)眾多,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有些學生的問題很難在第一時間內(nèi)得到解答,從而使這部分學生失去了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C++課程教學內(nèi)容豐富,知識點繁多。一方面,授課教師難以在有限的學時內(nèi)講解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另一方面,學生在被動的單向知識灌輸過程中,并沒有真正的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應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實踐教學,結合社會職業(yè)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因此,需要考慮教學課程體系的改革,更新教學內(nèi)容和模式,提升教學廣度和深度,在原有基礎上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也就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tǒng)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向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轉(zhuǎn)變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研究,從從前的“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
(一)實驗教學的改革
由于C++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所以對實驗教學的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因為學生個體上存在差異,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安排相應的實驗內(nèi)容,將實驗內(nèi)容層次化,根據(jù)學生的能力設計實驗內(nèi)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習興趣,實現(xiàn)對本門課程的掌握。首先,可以要求學生完成一些驗證型的實驗,這些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驗證、理解和鞏固課堂所學的基礎知識、基礎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此類型實驗簡單易行,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可以獨立完成。對于那些無法完成實驗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的指導,鼓勵并督促他們跟上其他學生學習的步伐。其次,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后,應安排學生進行綜合設計型的實驗,可以從簡單的實驗入手。對于這些簡單的小實驗,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并給出相應的實驗報告,目的是深化編程思想,了解程序設計的整個過程。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對不同組給出不同的實驗項目,組內(nèi)學生相互協(xié)作,相互學習,收集相關資料,并制訂出實驗的總體解決方案,編寫出實現(xiàn)各個功能的代碼,在項目的驅(qū)動下完成整個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起主導作用,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學生完成實驗項目。要求小組成員都要參與到實驗中來,讓學生認識到實驗結果的不唯一性。最后,安排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型實驗,這部分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要求學生通過查找文獻,獨立完成實驗。
對于每次實驗,需要每個學生都要認真做好實驗前的預習,明確實驗目的以及所用的知識點。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要求他們在實驗結束后及時提交實驗報告,然后,教師應及時地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學生。
(二)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補充
為了解決課堂學時不夠,學生被動學習,對學習內(nèi)容理解不透徹等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學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慕課作為在線課程的一種新形式,有為數(shù)眾多的學習者,以及相當高的學生與教師比例,能夠處理大眾的互動和回應,如同行評審、小組合作等。使用客觀、自動化的線上評量系統(tǒng),例如隨堂測驗或考試。它的主要優(yōu)勢就是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和地點自主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復習,不至于在沒有消化前面內(nèi)容的情況下來聽新課,也就是說可以自己掌握學習節(jié)奏。這為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很多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C++課程設計的網(wǎng)上課程。這些課程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用戶的需求和定位,兼顧了學校和社會的需求,社會的需求中包括了兄弟院校的學習者。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通過學習慕課完善自己的知識,并和課堂學習融會貫通,以便全面地掌握C++課程設計這門課程。
三、結語
通過C++課程設計教學新模式的實踐,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達到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的預期目標,加深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余秋明,陳瓅.C#課程教學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29).
[2]鄭莉.“C++語言程序設計”慕課的設計[J].計算機教育,2015(23).
[3]楊誼.C++面向?qū)ο蟪绦蛟O計課堂教學方法探索[J].南方醫(yī)學教育,2010(2).[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韓海燕(1980.5— ),女,滿族,遼寧鳳城人,講師,研究方向:調(diào)和分析。
薛翠平(1981.1— ),女,漢族,遼寧朝陽人,中級教師,研究方向:最小二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