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出與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的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課堂是完成教學活動的重要場地,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應該滲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可以利用情感進行知識傳授,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本文主要針對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相關知識進行論述,希望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69
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在對學生的培養中逐漸滲透情感教育,促使學生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研究情感教育的內涵,針對情感教育滲透過程進行分析,將語文知識與情感教育結合起來。
一、簡述情感教育內在涵義
情感教育的開展主要考驗教師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教師有目的地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時刻關心學生的思想以及情感變化,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積累,升華道德,同時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完成教學活動。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滲透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更多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情感更加豐富,提高語文學習質量。
二、簡介情感教育涵蓋內容
(一)情感滲透體現在聽課方面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優秀文章的朗讀錄音,讓學生通過聽取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更加全面地領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將錄音播放給學生聽,在學生認真聽之后,感受無私和偉大的父愛。通過圖文并茂的展示,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父親背影的滄桑與蹣跚,感受作者的寫作情感,激發感恩的心。
(二)閱讀文章時進行情感滲透
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之后可以對作者的寫作思路有所了解,對于作者描繪的環境也會有更深刻的體會,與作者寫作時表達的情感達成共鳴。如在教學《列夫托爾斯泰》時,教師推薦學生課外閱讀《三作家》,并要求學生批注,在課堂上師生交流閱讀感受。教師引導學生走進偉大作家的內心世界,從而讓學生更能體會托爾斯泰深邃的思想。課堂上,教師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在學生閱讀時給出提示,對其中的思想感情進行分析與點撥,讓學生抓住閱讀中的重點內容,促使情感得到升華,有利于情感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寫作中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學習中寫作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寫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學習情況。中考應試場上,要求有真情實感的記敘文寫作。面對作文,學生應是“我手寫我心”,因此在寫作中滲透情感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主要體現在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在寫作中投入真情感情,將自己的情感與生活經驗都融入在寫作中,體現在自己的文章中,使文中充滿感情色彩。教師針對學生文章給予一定的評價與指導,對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提出表揚,對情感欠缺的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的情感充分在寫作中發揮。
三、簡述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引入階段滲透情感教育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空間,課堂教學內容引入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因此,教師針對學生性格特點以及年齡特點,創設有水平的引入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初步學習中了解文中的真摯感情和深刻的內涵,最終使自身的情感得到提升。
例如,在學習《蘇州園林》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相關的視頻與音頻展示給學生,同時為學生講述關于蘇州園林的故事,給學生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氛圍,之后再引入今天學習的課文,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不僅語文學習質量明顯提升,同時還會被祖國的壯麗河山所吸引,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
(二)大聲朗讀時滲透情感教育
一篇文章隨著讀者閱讀次數的增加,會有不同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通過大聲朗讀,可以充分體會文章中的內容,與文章情感產生共鳴。
例如,在學習余光中的《鄉愁》時,因是詩歌教學,在課堂上就更應凸顯朗讀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反復朗讀。可配樂朗讀,也可男女生分開讀,分小組讀,集體讀,教師范讀,學生個體讀,從多次朗讀中感受詩人濃濃的思鄉情。
(三)創造良好的交流氛圍,挖掘學生情感因素
在語文課堂上,師生是在互動的模式下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師在教學中投入的情感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反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具備營造良好情感氛圍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體現出更多的愛和情感,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給予足夠的愛心以及信心,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身到學習中。
1.教師需要以微笑面對學生
教師的微笑就像和暖的陽光一樣,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學習。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以嚴肅的面孔對待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注意力不集中,會揣測教師工作不順心嗎?家庭出現問題了嗎?我一定要小心翼翼的,不要惹老師生氣,就這樣胡思亂想一節課過去了。在這樣的氣氛下,課堂能活躍嗎?學生根本表達不了自己的想法,就算知道答案,也缺少足夠的信心,怕回答錯誤受到教師的斥責。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面帶微笑,給學生溫暖的微笑,就會讓學生受到教師情感的影響,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喜歡課堂學習,提升學習質量。
2.教師應該經常鼓勵和贊揚學生
通常我們在朗誦比賽中都會遇到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學生,當輪到他朗誦自己的作品時,他就會非常緊張,紅著臉不敢說話,就算讀出來也是聲音越來越小。當面對這樣的學生時,教師就要給予鼓勵“你可以的,試一試”“讀得很好,繼續”。通過教師的鼓勵,學生終于戰勝了緊張,流暢地朗誦了作品,下一次朗誦就不再緊張。如果當時教師沒有對該學生進行鼓勵,而是聲音嚴厲,批評指責他,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失去積極性,變得更加沉默寡言。教師的鼓勵在學生的情感上能夠發揮積極的影響,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上,也更應該多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多一些對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質疑,敢于發表自己觀點的肯定。
(四)促使學生產生健康積極的情感
初中語文實際教學中,學生應該以飽滿積極的情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確保課堂學習高效率。首先,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自我學習的方法,激發出學生的情感,讓其帶著這種情感投身到學習中,確保學習具有積極性和高效率。其次,給學生積極的評價。針對學生情況給予正確的評價,給予鼓勵與贊美,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因素,在語文學習中得到體現。
(五)通過創建情境培養學生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所以,應該提高學生自主創作能力,進而使學生內心情感得到完善。教師充當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應該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內心想法,深度挖掘學生的內心情感,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領會角色的情感,加深對知識學習的理解與體驗,與角色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情感教育順利進行。
(六)結合實際生活挖掘學生情感因素
語文學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門感性的學科。因此初中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應該了解學生實際生活情況。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需要向朋友的方向發展,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需要掌握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和學習狀態,課下與學生多多交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與喜好和課下活動的安排與開展,了解學生在家庭的情況,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必然會尊重教師,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情感教育的有效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任務,通過情感教育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進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莊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14).
[2]賴少娟.淺談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都市家教月刊,2011(9).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詹立鋮(1988.1— ),男,漢族,福建福州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