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農村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大多數農村初中學生在應試作文面前喪失了話語權。對于語文教學而言,作文教學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一次大檢閱。語文教師應該更加重視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真正使作文返璞歸真。
關鍵詞: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11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103
今天,我們雖然倡導新課程作文教育理念,但是落后的農村還是處于以學生成績論英雄的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中。面對當前背景下鋪天蓋地的作文新課程理論,農村教師措手不及,只能被動地應付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和技巧。因為學生一直沒有自己的話語權,致使學生越來越討厭作文,作文水平更難提高,所以農村初中作文改革迫在眉睫。
一、當前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原因
(一)教師作文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古人認為,要寫好文章,“它無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可見,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多讀書。但長期的教學實踐讓我們深刻地意識到,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存在著單純的應付考試的狀況。教師規定了許多條條框框,讓學生按固定的格式寫作。教師希望走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即“命題——作文——批改——講評”的路子。語文教師重視作文技巧的講述,總是頭頭是道地從審題、立意、構思等方面指導,不自覺地扼殺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應試文章就這樣出來了。這就是教師重視了作文教學的理論指導,而忽視了學生在作文語言方面的積累所致,無法給學生指引寫好文章的路徑。
(二)教師對作文教學重視不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源泉,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是每個學生都愿意去做的事。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農村語文教師對于作文教學普遍不夠重視,缺少有效的作文訓練計劃的方案,沒有在這方面投入足夠的精力,嚴重制約了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一部分農村初中學生把作文看成一種負擔,不愿意積極探索和尋找相關作文素材。如果任務緊張,學生就東拼西湊,隨便應付一下。作文完成后未經仔細修改,存在嚴重的語句不通,語意不明等毛病。
(三)教師作文教學與學生實際寫作脫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家寫作都需要體驗生活,更何況涉世未深的農村學生。當今農村初中學生的生活單調乏味,每天“三點一線”式生活,使他們完全被限定在校園里,連每天的午休都是在教室里自習。這樣的生活限制了學生對作文素材的獲取,更何談寫作激情?雖然現在語文課本中的選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但是遺憾的是那些精妙絕倫的文章離農村的實際生活有些遙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到其深遠的意境,更不要說學到寫作技巧了。農村初中學生寫作與生活斷軌,多數人害怕作文,讓他們寫出一篇佳作,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四)學生閉門造車,抄襲作文現象特別嚴重
劉國正先生說:“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系在一起的,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的確,生活就是學生寫作的源泉,只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就能逐漸磨煉出能夠發現美的眼睛。就目前情況來看,農村初中學生寫作文不認真構思、不積極選取資料和挖掘素材,而是消極對待,急著上網搜集一些對口作文。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假話、套話連篇,學生脫離生活實際,生搬硬套,斷章取義,文不對題,寫完即可,照抄湊成一篇作文應付交差。
二、走出作文教學困境的應對策略
(一)豐富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作文情感
農村初中學生的生活比較貧乏,要使他們寫出生動的作文,就必須豐富語文教學活動。只有讓學生置身于有趣的實踐活動中,才能令他們積極主動地積累素材,培養作文情感。沒有豐富的生活,哪有精彩的作文?語文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熱愛生活,全面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備作文時信手拈來。美就在我們身邊,農村有著與城市不同的風土人情,只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農村學生也不缺乏寫作素材。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讓學生將其對社會的認識寫入作文中。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熟讀、多記、常背,寫作便會自見成效。教師要能率先垂范,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自身的語文素養,豐富寫作語言。
(二)重視作文批改,培養作文興趣
當前學生害怕作文,對作文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是得不到教師的肯定與贊美。大多數學生翻看作文本時最關注的是教師的批改,個別學生因為得到教師的褒獎,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致終身從事文學寫作,甚至成為知名作家。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盡量多地保留原文,如果沒有語病,可改可不改的地方避免大砍大改,以防將學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即使有非改不可的地方,也要與學生原文相吻合,起到真正的潤色的作用,以便引起學生斟酌文字的興趣。
綜上所述,作文的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農村教師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圍繞新課程理論創新教學,重視學生寫作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讓農村初中作文教學在新課改的條件下走出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王春華.新課程理念下的“動態”作文教學[J].作文教學研究,2011(1).
[2]陳釗藩.談農村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1(1).[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胡芳萍(1981.7― ),女,漢族,甘肅會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新課程理念下農村初中學生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BY[2018]G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