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筠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檢索課教學探索為重點闡述,結合當下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存在的問題和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檢索課教學探索方法為主要依據,從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運用分層次教學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構建和諧教學氛圍、建立互動式教學、合作學習提升教學質量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檢索在高職院校中的運作效率,旨意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高職院校 信息素養 文獻檢索 互動式
【中圖分類號】G25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46-02
引言
現在我國社會發展迅速,經濟水平和技術增長較快,知識文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在這一時期需要更多全能型的人才,信息化的發展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豐富的信息素養教育,其中開展的文獻檢索課程就是能夠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課程。是高職院校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校要對文獻檢索課進行有效創新和完善,為社會培養更多能夠順應需求發展的人才,提供更多高素質信息的人才。
1.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存在的問題
現在很多高職圖書館是直接由原來的中職學校轉變而來的,對文獻檢索課的價值掌握不足,而且,圖書館人員缺少基本的信息素養,與學校的交流和互動不及時,使得在高職院校展開文獻檢索課成為較難實現的工作[1]。在高職院校的文獻檢索教學開展程度不高,與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政府和相關教育部對該課程的開展、完善、創新教學發展進行了多次強調,但是高職院校對其并沒有充分重視起來。現在高職院校開展的文獻檢索課程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師運用傳統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知識講解,通過理論知識形式講述如何運用該方法尋找文獻的過程和環節,教學課堂氛圍低沉,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思維能力的開發具有阻礙作用,無法實現課堂教學互動[2]。
2.信息素養教育與文獻檢索課教學探索方法
2.1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在信息化時代下,要在教學中運用現在技術進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文獻檢索教學的興趣,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所以,在高職院校中進行文獻檢索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進行教學,將文獻檢索教學內容以多媒體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給學生觀看,吸引學生注意力[3]。學生能夠通過直觀、形象的視頻播放和動畫演示掌握文獻檢索知識和方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文獻檢索教學質量和效率。
2.2運用分層次教學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現在學生不善于拓寬知識面,并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學習和閱讀其他相關知識的習慣,所以,學校要意識到文獻檢索的重要性,盡快對理論知識和教學方法進行深度改革和完善。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其中,為學生構建數字化的圖書館,能夠通過數據和信息進行相關內容的搜索,將動手查找和信息化技術有效融合,設計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獨特的文獻檢索教學方法[3]。在實際文獻檢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設計相對應的文獻檢索教學內容,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為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文獻檢索教學任務和目標,將學生分為優秀、中等、后進生三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為優秀學生設計較高的任務,使得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檢索方法后,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中等學生在教學中能夠有效掌握文獻知識,而后進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有效掌握基礎知識即可。
2.3構建和諧教學氛圍
在實際文獻檢索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構建自由、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個性化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正面的語言鼓勵學生踴躍參與,積極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思考和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中共享自身的想法。在文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等全面綜合考慮,將意見相同的學生分為一組選題教學,也可以按照學生的意愿自由組合,在共同選取教學題目,每組選取能力強的人員作為組長,有效組織小組活動,使得小組工作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和價值[4]。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引導者和監督者,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研究和學習,教學結束后,教師對小組內成員以及小組進行有效評價,對成果和過程進行評價,增強學生自信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4建立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指能夠有效的融合文獻檢索教學內容,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問,也可以是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提問問題要求教師回答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能夠形成相互交流的團體,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能夠在文獻檢索學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解決,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樂趣和喜悅,提升學生自信心和興趣,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為其提供相對應的教學課題,對課程進行有效組織和計劃,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能夠踴躍的將問題表述出來,根據學生發現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思考和學習,最終解決問題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以激發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主,鼓勵學生積極踴躍的加入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大腦、手和語言的作用,使其能夠相互結合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功能,提升文獻檢索教學質量。
2.5合作學習提升教學質量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對學生進行文獻檢索教學時,要充分意識到合作學習教學的重要意義,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從而能夠有效的實現資源分享。高職院校也可以為學生構建資源收集平臺,運用信息化技術實際不同電子資源,能夠減少實際操作收集流程中繁瑣步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經濟投入,逐步幫助文獻檢索教學增加有用性的資源,使得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前期,可以在平臺上收集相關教學內容,便于在實際教學課堂中進行知識研究和探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基本情況科學分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文獻檢索教育,首先學生根據自我收集的內容進行研究和分析,小組成員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其次,教師要求小組學生能夠將合作學習的成果展現給大家欣賞,使得不同觀點和內容都能夠展現在教學中,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最后,教師根據學生闡述的觀點進行總結和歸納,滲透學生沒有闡述的內容,再次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總結文獻檢索教學知識點,加深對文獻檢索知識的認識,不斷提升文獻檢索教學質量和效率。
結束語
現在高職院校中的圖書館文獻檢索課程是實現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方法,要建立在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層面上,在政府的支持下,有效的編制文獻檢索教材,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等,實現文獻資源的共享和利用,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進行,充分挖掘文獻檢索教學中的內容,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提升學生信息意識,增強學生信息收集能力,增強學生信息素養,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蒂.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的實踐路徑探討——以南開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7(1):47-55.
[2]譚丹丹.運用引導性探究設計實施的大學生信息素養課程教學——以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8(10).
[3]劉志.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思考與探索[J].信息化建設,2015(12).
[4]陶繼華.基于MOOC的高校圖書館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探索[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6(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