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家興
【摘要】調查顯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專業理念與師德處于中上水平,專業知識掌握較差,不符合《專業標準》要求,專業能力發展不均衡。建議高職院校探尋有效的實踐形式、完善課程設置、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規劃。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專業 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79-02
一、調查目的與方法
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在人一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是即將踏入工作崗位的準幼兒教師,他們的專業水平對幼兒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幼兒教師專業標準》中指出,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三個維度分別為: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本研究以此為問卷設計的依據,運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選取了石家莊市2所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職院校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8份。
二、調查現狀分析
(一)專業理念與師德狀況
畢業生專業理念與師德總體均值為3.93,(滿分為5分)屬中等偏上水平,基本符合《專業標準》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其中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幼兒及保教的態度、師德修養為三個二級維度。
(二)專業知識狀況
畢業生專業知識得分均值為3.24,只稍稍高于中位數,其中專業知識下的三個二級維度中,幼兒發展與保教知識均值為3.48,屬于系統學過但是掌握不全面的狀況;幼教政策與前沿知識得分3.14,表明絕大多數畢業生很少關注這類知識;通識知識最低,均值為3.10,說明大部分高職畢業生對于文學、歷史等通識知識不感興趣。
(三)專業能力狀況
畢業生專業能力總均值為3.98,總體水平中等偏上,基本符合《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要求。但各能力發展不平衡,其中環創能力、教育及游戲活動實施能力、評價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在4分以上均符合要求,但一日生活組織與保育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均不達標。畢業生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以兼備各種能力。
三、存在問題陳析
(一)無幼教經驗畢業生對職業理解與認識存在偏差
以有無實習經驗為自變量,職業理解與認識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上表為分析結果。數據顯示,幼教經驗不同的畢業生職業理解與認識存在顯著差異(p<0.05)。經過多重分析發現,具有更多實踐經驗的學生更認同該專業的專業性及重要性,可見,有效的實踐經驗對畢業生專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通識性知識水平極低
畢業生通識知識均值為3.10,不符合《專業標準》要求,可見學校課程當中并沒有涉獵人文社會等相關課程。一半以上畢業生人文知識選擇偶爾看看,自然科學選擇偶爾看看,可見大多數學生并不認為通識知識是一名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素養,往往認為學校開設的課程才是幼兒教師必須掌握的知識。
(三)畢業生缺乏職業規劃
畢業生針對“我很清楚為了達到發展目標、自己未來1年、5年甚至10年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這個題項,27.64%的畢業生選擇不確定,1.26%的畢業生選擇基本不符合,0.75%選擇完全不符合,說明有將近30%的畢業生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四、對策與建議
(一)探尋有效的實踐形式
畢業生專業素養的養成不單純依賴校內課堂的培養,幼兒園的實踐經驗同樣對畢業生專業素養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學校應探尋有效的實踐形式,形成課堂與實踐并重,最終使學生課堂所學專業知識能及時與實踐產生聯系。
(二)完善課程設置
作為幼兒教師除了具備幼兒教育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有豐厚的通識性知識。幼兒教師具有啟蒙性的特點,所以更應該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每一門未必精通,但都應該了解,以滿足幼兒不斷探索的好奇心。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開設一些文學、歷史等通識課程供學生選擇,開拓視野。
(三)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規劃
擁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學生會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不具備職業規劃能力,針對這一問題,學校首先應該設置職業規劃課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其次,學校可以創設物質獎勵,鼓勵學生繼續提升自己。另外,學校還可以幫助學生獲取相關招考信息、提供講座等為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