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城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推動我國各行業的發展和進步,高校教學改革也在互聯網+背景下不斷優化?;诖?,高校可進行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利用共享教育資源提升整體教育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在互聯網+背景下建設共享平臺,能夠對平臺實施科學的管理,提高平臺建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優化高校教學質量,使高校、學生和高校教職員工都得到較好的發展,已經成為高校工作工作者以及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共享平臺,應分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特點,進而提出科學的建設措施,進一步優化高校教學。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特點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的教學手段更加豐富?!盎ヂ摼W+”技術與高校教育的結合,逐漸替代傳統一對一、一對多的教育模式。在線教育資源在互聯網+背景下不斷建設和發展,能夠豐富使用者的教學體驗、學習體驗和實踐體驗,使用者可以自由切換線上、線下學習和教學模式,滿足不同領域、地點和時間的教學以及學習需求。目前,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育領域的學者、專家等人員正在研究智能化、個性化的學習資源服務平臺建設,實現高校多樣化的教學[1]。同時,“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也更加靈活。傳統的教育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開展教學活動,而在新時期教學方式更加靈活,開放式、移動式的學習逐漸代替傳統的教育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靈活性。此外,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傳統形式的教育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且具有絕對性,學生始終處于被動位置接受知識。高校的授課也以學生聆聽為主要形式。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被重新定義,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更為突出,教師傳授知識只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環節,互動才是完成教學的重點,雙方的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很大變化。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
(一)利用大數據支持共享資源的管理
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大優勢,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可以對其加以利用,對共享資源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設計資源共享平臺時,其硬件結構使用的應是標準三層B/S/S穩定性較好的架構,其基礎是大數據技術:就是至Web和應用服務器、數據庫[2]。共享資源信息的存儲服務使用NAS技術,在這樣穩定的結構下,平臺可以直接開源軟件,而不再需要額外采購其他軟件,降低平臺建設需要的軟件成本,有效提升該平臺的兼容性。同時,在大數據技術知識的平臺下,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熟悉和習慣的瀏覽器登錄平臺,完成教學以及相關學習活動,實現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價值。
(二)以社交網絡應用實現平臺的合作式學習
利用社交網絡實現共享平臺的合作式學習,主要依據Web2.0技術,使該平臺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大規模的合作式學習,為用戶提供深層次的資源共享和知識建構[3]。同時,在大數據支持下,能夠在該平臺上使用微信、QQ、微博以及博客等即時通信系統、在線答疑、個性化學習社區等系統,實現用戶之間的有效交流、互動,實現多網狀、多層次的資源結構,拓展共享資源,使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建設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發揮重要價值。
(三)使用面向用戶的軟件工程方法建設平臺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以面向用戶的理念對系統進行描述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構建系統化模型,這樣便于設計人員從復雜的模型建設中找到得到認可的系統設計方法,從其實質上來說,就是利用系統元素所具有的異同性進行判斷。具利用該方法進行共享平臺建設,具體有三個要素:第一,問題。具體描述系統應該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使用哪一種模式,是對設計問題和其存在的因果關系進行解釋。第二,解決問題方案。主要描述平臺設計的主要組成部分、相互之間的職責以及存在的關系等。我們可以將解決方案看做是一個模板,可在多種不同的場合套用[4]。因此,解決方案的設計不具有特定個性,而是詳細描述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通過具有普遍性特點的元素有效解決問題。第三,效果。重點描述使用設計方案后所產生的效果。設計方案的檢索過程:發送檢索任務之后,表述問題的屬性,而后在數據庫中檢索與問題相匹配的信息。如果檢索到的信息與問題完全匹配,就可以輸出該方案,否則就要利用“任務學習”來進行解釋,并且對其展開全方位的評估,最終形成新的信息,并將其添加到數據庫中。
三、總結
高校在“互聯網+”背景下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有效解決目前教學資源分散性強、流通性差以及重復性突出等問題,提高高校教學資源的對稱性,進而提高一個區域的教學質量,實現高校教育水平的綜合提升,最終實現公平的教育,使學生擁有相同的教學資源,促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祁凱,關瑩,楊志.“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41):303-307.
[2]吳安艷,劉敏斯.高校優質教學資源重組構建共享系統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11):37-39.
[3]程馨盈.“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大學課程資源的社會共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4]李菁.云計算環境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