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的實踐,針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三全育人”格局還未形成、“思政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割裂現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尚未有具體的抓手等問題,提出集成育人資源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工作聯動機制、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主動挖掘創新創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將之融入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全過程、第二課堂活動融入思政育人理念、“線上思政”與“線下思政”有機銜接等實踐路徑,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順利開展。
【關鍵詞】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課程思政?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178-02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黨的事業成敗、社會主義建設興旺和民族的未來。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集成育人資源統籌推進落實。“課程思政”又是一種教育理念和思維方法,各類課程教學都有德育的責任,創新創業課程教學也不例外。“課程思政”不是將所有課程都當作思政課程,也不是用德育取代專業教育,而是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是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存在的突出問題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還未形成,顯性育人與隱性育人未能得到有機結合,依然存在重業務輕思想政治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教學輕育人等傾向。
第二,“思政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割裂現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教學“兩張皮”現象依然存在。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不太清楚,講授創新創業課的教師對于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也不甚了解,創新創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類課程尚未能夠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主要體現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創新創業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不少大學生缺乏企業家精神,特別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缺失,社會上的唯利是圖的偽劣造假、不誠信、不講信用、拜金主義等現象的歸因很多,但是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的缺位缺失有密切的關系;教師的“育德”意識不強,“育德”意識和能力欠缺。
第三,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尚未有具體的抓手。大部分創新創業教育教師對“課程思政”如何具體落實到創新創業課程當中,還沒有具體的標準和抓手;對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元素融入自己的創新創業課程中,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以及課堂授課、實踐指導的全過程等,還沒有清晰的思路。對課程的評價標準還存在不足,對課程的評價過多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效果,而對于該次授課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如何開展評價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上述問題,歸根到底是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的理念還未形成。沒有好的“思政”教育功能,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從而導致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之間的割裂甚至沖突。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實踐路徑
要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協同機制,強化人人都是思政課教師,每門專業課程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需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訓,建設一支思政引領、各專業高度融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需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主動挖掘創新創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之融入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全過程;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政味”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需要用活網絡媒體,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網絡思政課堂,營造濃厚的思政牽引促后勁發展的創新創業思政化教育的校園育人文化。
(一)集成育人資源,形成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工作聯動機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好高校意識形態主體責任,把好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堅持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落實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工作聯動機制的政治保證和思想保障。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制定與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工作聯動機制,是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指揮棒,也是落實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應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特點,認真抓好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等“十大育人”體系,并將之納入師德考核、年度績效考核之中加以固化。通過各方協調聯動,真正形成“三全”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思政工作聯動大格局。
(二)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為“課程思政”提供有力組織保障。立德樹人,以師為范。高校教師是當代大學生健康成長路上的人生導師和引路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和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都比較缺乏,特別是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師生比與教育部要求的師生比1∶350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各高校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和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的引進力度,促進這兩支教師隊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聯手發揮“課程思政”育人作用。同時,也可以從職能部門人員和專職輔導員中篩選出部分能勝任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員充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與創新創業教育專任教師隊伍,也可以聘請社會上有責任擔當的畢業生或企業家擔任創新創業導師。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因此,各高校還要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特別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的“課程思政”等專題培訓,努力造就一支有堅定政治理想信念、有社會責任感、有企業家精神、有民族復興擔當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
(三)“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課程思政”協同并進。在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思政”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于創新創業課程的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首先,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推行集中備課制度,進一步壓實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任務,強化教師的“思政意識”,提高“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的責任認知。讓每一位教師都清楚自己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的責任,讓“三全育人”真正深入人心。
其次,要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讓創新創業課程與實踐都出“思政味”,讓每位教師都挑得起“思政擔”。實現“課程思政”,最重要的是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課程設計之中。認真梳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價值標準,讓思政元素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專業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思政元素貫穿于整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全過程。一是讓每個老師認真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和創新創業課程的“思政元素”,將這些元素列入課堂授課的重要內容,并在教學設計中加以體現。二是讓教師在創新創業學科知識和能力體系中尋找與德育知識的結合點,引導教師認真思考如何在課程內容中滲透情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在授課的方法技巧上,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創新創業德育,真正做到水到渠成,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而不是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四是在對教師授課的效果評價上,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的評價。
(四)第二課堂活動融入思政育人理念,實現“課堂思政”向“課外思政”延伸。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應融入思政育人理念,例如創業沙龍、創業文化節、技能大賽活動等主題的提煉、走訪企業家活動、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畢業實踐報告等,每個教師都要精心提煉、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元素,使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開拓創新、不憚前行、誠實守信、堅持不懈的企業家精神,做到學生日常生活在哪里、活動思政育人就到哪里。
(五)“線上思政”與“線下思政”有機銜接,實現“思政課程”向“網絡思政”轉變。做到“線上思政”與“線下思政”有機銜接。依托新媒體打造具有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的思政網絡課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自主學習思政課。推動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實現教師網下課堂教學、課后網絡互動指導和學生課后網上自主學習與測試的翻轉課堂模式。用活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從而春風化雨、入腦入心。積極開展新媒體“網絡思政”創新創業文化創作,發揮網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工匠文化等校園特色文化中的育人作用,讓創新創業思政文化育人的基因在廣大青年學生中潛移默化、生根發芽,從而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376
[2]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思想政治研究課題“高職院校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機制研究”(2017LSZ0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農素蘭(1971— ),女,壯族,研究生,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部副主任,講師,高級職業指導師、國家二級創業咨詢師,研究領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方向)。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