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說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要求教授者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的能力。然而,長久以來的傳統教學理念,嚴重影響了高中語文的小說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文章分析了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教學實際經驗,探討了一些提高小說教學實效性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小說教學;教學探討
小說一直是高中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在高考教育制度影響下,語文教師在小說教學中仍舊存在劃分段落、講解層次、分析人物形象這種單一的講授模式授課。可以說這種教學方式就是為了迎合高考考試試題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個人成長,不利于語文閱讀素養的培養。隨著新高考的推進與高中課堂教學改革深入,這種不適合學生發展的小說閱讀教學模式需要改變,畢竟這種模式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有剝奪學生自主閱讀的趨勢。在新形勢下,教師需要改變這種不利于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小說閱讀教學模式,改變不適合的課堂結構,在教學中更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小說閱讀課堂上發揮應有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小說閱讀教學實效性。
一、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現狀
小說占據高中語文閱讀的大量篇幅,一直是高中語文閱讀的重點內容。隨著高中新高考的推進,小說教學一直存在不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現狀。從筆者教學經驗與同行聽課來看,當前小說閱讀教學存在如下現狀問題:1. 教師一言堂的情況仍舊存在。對于一些農村中學而言,很多高中學生的語文基礎薄弱,教師只能采取一些“越俎代庖”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學生的閱讀思維受限于教師的講課思維,無法拓展。2. 教學中存在注重強調小說三要素與小說分析方法,沒有發現小說中的“閃光點”學習內容,造成了功利性的閱讀影響,缺乏小說閱讀的原始美感。3.
當然一部分教師為了體現教學的趣味性,將課堂教學注入了過多與教學無關的內容,一種華而不實之感的教學浮現于眼前。以上三種情況在當前小說閱讀教學存在這些問題。
二、提升高中語文小說教學閱讀教學實效的措施
隨著新高考的步伐改革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不僅小學閱讀教學,而且在語文閱讀教學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本著提升學生小說閱讀能力方法的教學目的,教師在小說閱讀中需要做好備課工作,讓小說閱讀教學迎來新的春天。
(一) 交流與討論式教學,學習人物基本形象
人物基本形象是小說三要素之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廣泛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不同的理解。基于學生與學生存在個性、認知、閱讀等存在差異,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不一樣的理解,教師需要認識到這是一種差異資源,了解不同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在課上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例如,如何評價祥林嫂、華老栓們的封建悲劇人物?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課前閱讀,課上多元解讀人物形象,教師需要積極走進學生傾聽他們的見解。這種交流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站在一起,處于公平、和諧的局面中,在交流中屬于生生、師生、生本對話。
(二) 分析小說環境,理解文章內涵
基于小說教材文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小說環境,理解文章語言,這些都是鑒賞小說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基礎之上,抓住小說中的環境描寫部分與文本精彩語言部分。小說環境描寫的目的在于塑造一些特定的人物形象,這種輔助描寫與文本其他語言存在一定的關系,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渲染氛圍等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環境描寫的兩個方面,在文本中理解兩種不同環境之間存在哪些與文本故事聯系的暗示語言,從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著手。例如,在教學魯迅作品《祝福》中,小說中有一些筆墨描寫了魯四老爺家中那間破破爛爛的房子、那平淡的年年如此的祝福這一類社會環境,這些環境描寫的目的是什么?這樣的社會圖景是那個時代的反映,對后面的小說情節有什么影響?這處環境描寫與后面的環境描寫有什么關聯?這里的環境描寫與主人公的遭遇存在什么關系……可以說,教師圍繞環境描寫能夠設計很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教師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小說環境描寫。
(三)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提升解讀文本能力
在高中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摒棄傳統不適合的教學方法,要適應現在核心素養時代發展需要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此,教師需要做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改變原有的一言堂教學局面。不過,教師也得防止出現課堂松懈,學生混亂局面,教師需要利用教學手段管理好課堂,利用教師教學中的語言帶動學生參與學習。例如,上面的《祝福》教學中的祥林嫂的悲劇發生的原因分析,小說中的封建思想的描述等都是需要讓學生合作探討的,教師針對小說文本語言進行多元解讀,讓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四) 深化小說閱讀主題,理解小說內容外延
任何小說都有一定的主題,主題是靈魂。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小說的主題給梳理出來,主題涉及小說故事情節、人物命運等多方面內容。例如,小說《祝福》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祥林嫂悲劇發生的原因進行有效剖析,對其人物命運多元解讀,同時揭露悲劇造成的舊社會下的吃人的社會本質。而在魯迅另外一篇小說《藥》教學中,教師教學中可以引入《祝福》中的舊社會封建禮教吃人的社會本質。從而再次讓學生理解革命者對封建制度的英勇抵抗而犧牲,然而他流的血竟然被華老栓買去為兒子治病。發人深省的事件,揭示了革命與群眾的關系,整篇小說的氛圍都是陰冷而凄涼的,只有結尾夏瑜墳前的花環是彩色的,留下了希望,深化主題。可以說,這兩篇小說都有相似的教學主題,教師需要對比聯系,讓學生對兩篇小說在主題上進行有效比較。教師需要立足課程,著眼小說教學終極目的,熟悉學生實際情況,使學生深刻吃透教材,理解小說的外延。
綜上所述,小說是高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實際教學中,小說教學往往會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經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不懈努力和完善,使得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的效果有著很大的提高,教師在小說閱讀上不斷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提升小說閱讀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姜麗麗.高中語文小說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4(35).
[2]崔恒山.高中語文小說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2(9).
作者簡介:
黃藝,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