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摘 要】目的:研究慢阻肺合并肺結核臨床治療及患者疾病特征分析,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擇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42例作為研究對象設作觀察組,再取同期收治的慢阻肺患者42例設作對照組,比較兩組癥狀、實驗室檢查、臨床治療等情況。結果:觀察組臨床不良癥狀發生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痰涂陽性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結核抗體陽性率、結核菌素試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療效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癥狀并不明顯,纖維空洞率高,臨床治療難度較大,實施有效診治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阻肺;肺結核;臨床治療;病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126-01
慢阻肺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危害人們健康的高危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較低,會提高肺結核的感染率,導致治療難度加大,甚至增加了死亡率。而臨床診斷慢阻肺和肺結核臨床癥狀十分相似,易發生誤診或者漏診[1]。本次研究中,選擇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與慢阻肺患者分組研究,臨床治療效果和癥狀表現,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42例作為研究對象設作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50~75歲,平均(64.9±8.9)歲;病程1-15a,平均(8.2±2.6)a;再取同期收治的慢阻肺患者42例設作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50~74歲,平均(62.6±9.3)歲;病程1-15a,平均(8.1±2.8)a;兩組臨床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兩組患者臨床病例分析
兩組患者臨床均表現出不同程度頭暈、腹脹、腹痛、氣喘、胸悶、反復咳嗽咳痰及消瘦等癥狀。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相關診斷標準,連續給予2周的抗感染治療,以X線、CT對胸部掃描診斷對疾病得出確診結果。對兩組患者采集病菌和痰液樣本,以集菌法和痰涂片進行實驗室檢查,對結核抗體PPD實驗發現均呈陽性,可以檢測出抗酸桿菌。
1.3 治療方案
老年患者機能下降,肝腎功能低下會影響藥物清除率,藥物聚集于機體內,要適量減少抗癆藥,為兩組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慢阻肺合并肺結核在首次用藥選擇ZHRZE/4HR(Z吡嗪胺、H異煙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方案進行抗癆治療,對疾病復發的患者制定個性化用藥治療。如果慢阻肺患者處于急性發作期可以在抗勞治療方案同時聯合平喘、解痙和止咳、抗感染等治療,為患者補充營養、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為兩組患者進行藥敏試驗,選擇合適的病原菌,對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應用抗真菌藥物進行治療。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臨床癥狀(發熱、胸悶、咳痰咳血、肺外結核及呼吸衰竭等)進行記錄統計分析;統計分析兩組痰涂陽性率、結核抗體陽性率、結核菌素;根據相關標準對兩組療效對比,治愈:臨床癥狀、影像病灶徹底消失;好轉:結核中毒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測痰菌轉陰,經影像學觀察病灶吸收開始減少;惡化:病情未見改善,出現新病灶[3]。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學,計數資料用x2比較,P<0.05表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臨床癥狀表現
比較兩組臨床癥狀(發熱、胸悶、咳痰咳血、肺外結核及呼吸衰竭等),觀察組癥狀發生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痰涂陽性率、結核抗體陽性率、結核菌素
觀察組痰涂陽性率30.95%高于對照組21.43%,x2=4.7273,P=0.0296;觀察組結核抗體陽性率59.52%、結核菌素試驗結果40.48%均低于對照組100%、85.71%;x2=21.3134,P=0.0000,x2=18.4565,P=0.0000,比較差異顯著(P<0.05)。
2.3 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愈19例,好轉16例,惡化7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3.33%;對照組治愈29例,好轉13例,惡化0例,臨床治療總有效率100%;觀察組療效低于對照組,x2=7.6364,P=0.0057,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肺結核疾病是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臨床會有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難等癥狀表現,有些患者還會表現出低熱、咯血等癥狀,肺結核多選擇藥物治療,可是,由于臨床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導致結核桿菌耐藥情況加劇,使肺結核臨床治療難度較大[4]。對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患者,在分析慢阻肺是慢支、阻塞性肺氣腫等原因致病,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會加劇肺結核的病情,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為高發人群,肺結核發病人群中老年人群也逐年上升,而兩病合并發生也不斷上升。臨床研究發現,兩病臨床均有類似的病癥表現,但是,合并疾病后癥狀發生率明顯高于單純肺結核患者。由于結核病疾病呈化學藥物治療方面的發展,而肺結核患者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增高,導致慢阻肺與肺結核在發病人群上呈重疊化。而本文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當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時,患者臨床不良癥狀咳嗽痰血、呼吸衰竭及胸悶氣促等發生率比單純的慢阻肺患者要高,經過各項試驗也證明了,聯合發病痰涂陽性率高于單純發病,結核抗體陽性率、結核菌素低于單純發病,表明聯合發病患者因T細胞的缺乏、免疫功能過低,都會使增殖能力、致敏淋巴細胞過低,聯合發病臨床主要表現出慢阻肺,而全身沒有明顯癥狀,具有更高的纖維空洞型,導致診斷難度加大,要實施有效診治,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莉蓉,李賤.64例慢阻肺合并肺結核的臨床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1):7-8.
[2]李瑞麗,華毛,馬維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動靜脈畸形誤診分析及文獻復習[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9):12-15.
[3]李影,王芳.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診治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5):95-97.
[4]李延平.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5(74):52-54.